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在中职德育课以高度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探究

时间:2024-05-05

伍海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中职生必须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中职生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笔者从事教育过程中发现,当前不少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偏低,思想认识模糊,对国外文化盲目崇拜,是非判断能力差,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现状对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具备核心素养的职业人形成冲击。基于中职生的普遍特点,在德育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向当代年轻人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培养中职学生认同感和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中职德育课的重要使命。

  一、融会贯通——把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故事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培养中职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

教师可結合三维目标的实现,把教材内容及中国故事多层次融合渗透,辅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客观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1.用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生文化自信,构建精神脊梁

加强文化自信,必须教育引导中职学生从往哲先贤,近代才俊的著述中汲取生存智慧,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础,又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社会繁荣发展文明进步的源泉。成语典故丰富多彩,闪烁着哲学思想光芒,在教学中巧用成语典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如在讲述“意识的作用”时,引用“画饼充饥”“掩耳盗铃”“望梅止渴”等成语典故来阐述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讲述“矛盾的对立统一”时用“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典故进行引证;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虽九死其尤为犹未悔”的爱国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取向,用历代先贤的名言警句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中职生的爱国情怀。

2.用中国故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德育课感染力,使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传统的源远流长和当今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以中国故事为载体讲授抽象的哲学理论,用鲜活、具体的故事使理论精髓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认知,可以增强代入感,为中职生的三观奠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例如,在“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中,通过引用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中华文化故事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厚德载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章节教学中,通过讲述孔繁森、袁隆平、王继才、屠哟哟等建设英模,为人生观价值观竖起灯塔,讲述“中国好人榜”、“榜样”中的楷模,传递模范力量和道德精神;讲述大国工匠的人物事迹、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和“申奥”成功、也门撤侨等重大事件,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与政治认同感。

3.用中国故事解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燃点中职学生振兴中华的激情

今日之青少年早就告别物质贫困,远离信息匮乏,一路成长伴随着国家强盛,复兴梦想也变得可望可及,正由于身边的发展成就真实可触,他们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才有认知需求,中职德育课堂恰好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课程教学和理论中去,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燃点中职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坚定目标。例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教学中就可讲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是为了提高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来阐述“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这一方法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课程教学中,可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的革命文化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国魂,传递和传播红色基因、中国精神,让学生把中国精神安放内心,视为使命,付诸行动;讲述“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原理时,理直气壮地把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进程,通过情理交融的历史展示、循循善诱的科学说理,让每一个中职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当下生机勃勃的中国道路,与时俱进的中国理论,厚重智慧的中国文化产生由衷的崇敬和自信,进而从文化自信中培育做中国人的底气;在讲述“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时,多角度向学生展现以高铁运营为代表的中国速度、以“蛟龙”入海为代表的中国深度、以“天眼”上天为代表的中国高度,以微信“变脸”为代表的中国精度等让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国梦”实现积聚正能量。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亲和力,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多维度综合性评价,促进中职生在内化升华中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要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历史、礼仪、文学、法律等相关知识,唯有此才能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中国故事有机整合,同时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枯燥抽象的概念原理用通俗活泼的日常语言呈现出来,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爱国主义影视作品,如《湄公河行动》、《战狼》、《流浪地球》等,让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从而衍生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教与学的信息化生态系统,更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结合哲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学习等教法,挖掘中国深厚文化积淀,通过讲解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历史事实、经典名篇、伟大思想等,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

责任编辑 邱 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