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改革,改还是不改?

时间:2024-05-05

郭桂芬

纵观我们的课堂,普遍都是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效果不明显,孩子又学得非常累。基于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我想抛出我想表达的主题:课堂改革,改还是不改?

我们都知道学校必须改革,课堂必须改革,可是为什么我们还在现代化教室中使用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什么学校教师不愿意改变?为什么我们的政策裹足不前?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的课堂革命,革还是不革?

目前,我们学校的课程是“阶梯型”课程,这种课程是以“目标-成就-评价”为单位来组织的,追求的是效率性与生产性。其教育内容与学习活动是瞄准最终目标,划分好小步子,然后引导学习者朝最终目标步步攀升来加以组织。步步攀升的过程是单向地、线性式地规定了的,一旦在某一级踏空了,就会导致“掉队”。这里面蕴藏着导致学习者孤立化学习内容机械分割的危险。因此,我们孩子学得很苦。

我们再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吧。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教学水准最高,学生平均成绩高于芬兰,上课时间短,关注艺术课程。学校改革往往在郊区或地方取得成功,大城市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例如,美国质量最差的是纽约、洛杉矶,法国是巴黎和里昂,日本则是东京和大阪。中国的上海目前走在改革的前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敢说一定是最后的成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学校和课堂的革命。以芬兰为例,该国的课程时数是世界上最少的,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讲数量的时代,而是讲究质量的时代。在PISA测试中表现上佳的多数都是人口稀少、学校人数少的国家。芬兰一所小学的学生只有60人左右,当然上海是个例外。芬兰多数是复式班级,一、二年级一个教室,三、四年级一个教室。两年学同样的东西,即课程内容减少了一半,两年上一学年的课,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很高。现在教室的风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悉的黑板、讲台这些已经丢进博物馆,以孩子的学习状态为主,以孩子的合作学习为主流。

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案例来看,课堂改革的导向是以孩子的学习状态为主,以孩子的合作学习为主流,我们的课堂“穿新鞋走老路”,对孩子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扼杀性,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可是,该怎样改?我们首先要有追求革命理想的心态,积极为孩子创设“登山型”课程,这种课程要以“主题-经验-表达”为单位来组织。在“登山型”课程中,达到顶峰是目标,但其价值在于登山本身的体验及其快乐。在“登山型”课程中,孩子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方法、自己的速度登山,随着一步步的攀登,视野开阔,其趣无穷,即便不能攀登顶峰,也可以享受过程中有意义的体验。而且只要不选择危险的道路,就不至于像“阶梯型”课程那样败下阵来。在“登山型”课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分配者”,而是作为“导游”,发挥着引导儿童学习的作用。“导游”熟悉“山”的魅力,理解“山”与“山”之间的关联布局,准备了攀登不同山峰的“登山道”,能够帮助“登山者”面对危险的丛林、沼泽地和悬崖,使“登山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快乐地“登山”。

但真正改革時,改革的动力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自身的意愿。学校没有改革的愿景,教师、学生们看不到未来的努力方向,就无法形成合力,成功就无从谈起。而现在很多学校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生发于学校自身需求的改革愿景,这种愿景要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教师和学生的意愿相结合,其核心应该是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通过互相倾听、互惠学习来得到自我表达的机会,从而了解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只有把学生内部的能量发挥出来,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评价一所学校是否是好学校,评价一位教师是否是好教师,根据就是“是否保障了所有学生平等的、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的课堂如何改?破解难题是为教者的崇高使命。首先,教师心智如何改变?个人认为要从培育种子开始,校长第一个“吃螃蟹”,然后是培养种子教师、种子班级、种子学科;从课堂组织形式开始,同时,我们要让教师拿掉话筒,降低音量,减少话语,减少环节,减少提问,调整上课时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轻声细语地讨论,在教室外轻声细语地交流,整个学校回归安静。高频度、高品质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培训,老师的理念实践难以改变,我们要鼓励向投入改革实践的老师学习,我们要手把手地帮助有困难的老师,让每一位老师看到学教翻转的现场和画面。我们学校的教师例会要以专业培训为主旋律,以读书交流、案例分享、共同研讨、协同备课等坚持浸润式的培训,及教师工作坊等为主要方式。我们要请进有共同见解、共同追求的专家顾问指导日常教学与研究,分批派出老师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学习。其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我们要从构建新的校园文化入手,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渗透,培养学生安静倾听、轻声交流、民主平等、尊重欣赏的习惯,学会求助、互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挑战高品质的学习。第三,如何改变评价方式?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对这种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用传统评课方式:课堂上,应从评教到观学(即从评价教师的教转向观察学生的学);效果上,不能看一节课,必须看系列课、一个学期的课;目标上,不能仅仅看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的变化。这些,都必须得到行政机关的信任和教科研部门的支持,应该允许改革失败,不急功近利,给予改革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

展望未来,我们的任务还很重。我们要向全国各地的老师学习。我们还要推进中小衔接片区辐射,让自主学习能够一直陪伴孩子学习道路。进行改革的话,学校管理者的决心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有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校长,这是核心。当然,改革要成功,社会的支持必不可少。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与放手,有关部门的经费、人员支持;家长的理解与参与;还有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只要更多的学校、教师投入改革,我们的学校教育改革难题就能破解,区域的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课堂改革,必须要改。

责任编辑钱昭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