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李美凤
“课堂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朗读作技巧性的指导,千方百计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指导朗读,让课堂朗读绽放光芒。
一、朗读要贴近生活
新课标提倡“情感教学”,教师应大胆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朗读教学上来。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文中感情真挚强烈,亲切感人。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我在课堂上适时播放邱少云英勇献身的片段,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产生情境感染、触动心灵的良好气氛。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思维就能很快地飞到那种情景中。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运用回味情景的心态去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了。学生的感情融入了课文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较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要运用比较
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互动交往,互相比较,才能激活思维,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
1.教师与学生比较着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比去发现问题,而不是总让自己去指出问题。这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挖掘,得到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时,学生很难读出柳公权跟皇帝说话的那种語气。于是,我就示范朗读,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比,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读得好。”我就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也就能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从而锻炼了朗读能力。
2.学生之间比较着朗读。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让学生处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也会提高得特别快。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我让一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此时我问:“谁能更有感情来读?”学生们都争着想读,于是我让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通过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全体学生都满怀激情来朗读这一部分,从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朗读要融入角色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带,并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是很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基本上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在他们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了解语言,学会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练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从而产生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融入文中的角色,让文本对话更拉近距离。我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分角色朗读特别重要,因为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朗读课文,就能很好地把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了。如我在教《梅兰芳》时,让多个学生扮演角色找出描写他蓄须后内心痛苦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品读,体会文句:“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体会他当时的精神境界,体会他为国家作出的牺牲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深化。
有效的朗读训练、多姿多彩的朗读形式,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把课文读懂、读美、读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韦英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