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温玉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近年来,教师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过分强调学生接受,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亲情之爱”这课时,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的歌曲声中享受家的温馨和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我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让学生评评谁做得最好。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指: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把端着的架子放下,把独占的讲台让出,改掉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通过导的艺术,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引路人;学生是主体体现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种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创造的是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建立的是民主的氛围,是使学生乐学的环境,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激情导学。事实上,假如学生对学习冷漠、毫无兴趣,又何来创新?他的学习成绩肯定难以提高。因为津津有味地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只有重视情感因素,才能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求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寓教于情。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变成非常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道德与法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以學科整合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六、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也是每年政治科中考的方向,同时,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例如,学生课下聊天提起钓鱼岛事件、神州系列飞船、“中国梦”等都津津乐道,可一上道德与法治课却无精打采,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投其所好,重视利用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不能只是注重理论传授,与时事相结合,能将理论性的知识讲活,贴近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