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颜国英 覃偲
蒙特梭利基于生活教育的思想为幼儿创造了专门的日常生活区域。蒙特梭利发现,当幼儿去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变得很怯弱,对于陌生的一切显得十分小心,内心十分焦躁。
为了弥补幼儿的不安,蒙特梭利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最初的规则建立、礼仪的习得,例如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如何举止优雅得体等;也包括许多实际生活工作,例如切水果、系扣子、倒水、扫地等。在帮助儿童建立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促进协调性、秩序感、独立性和专注力的养成。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生活化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化课程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
一、蒙特梭利教育背景下生活课程的开展途径
(一)从一日生活渗透,教育活动生活化
本园基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将幼儿生活内容归纳为生活礼仪、衣、食、住、行5个方面,通过设定各年龄段的目标及工作内容,帮助幼儿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
幼儿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应当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活动和支持,发展其独立性,尊重其选择。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我们会帮助他逐渐建立安全感,并引导他学会照顾自己,能够自己换鞋子、背书包、用勺子吃饭等,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课程体系
常规的一日生活是很平淡的,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乐在其中,我们开展了餐桌礼仪、烹饪活动,让幼儿自己去体验与成长。例如,在餐桌礼仪活动中,幼儿能够自主完成铺桌布,摆桌花、餐垫、骨碟、勺子,盛汤,端汤等系列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带小的示范性,激发较小年龄段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协同合作,在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增强合作意识。
(三)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家长的协同作用,让家长积极引导幼儿成为父母的小帮手。家长也会对幼儿在家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家长在家中督促幼儿进行物品清单的记录,并协助幼儿根据清单整理和核查自己的物品。通过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书写能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管理物品,而且还增加了父母对幼儿的有效陪伴,有了更多的亲子互动机会。
二、生活课程实施效果
(一)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及礼仪
1.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蒙氏教育环境中,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但是不会觉得喧闹,孩子们都在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工作。
首先老师们会以身作则,在课室里,不论是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与孩子的对话,都会轻声交流,起到示范作用。
其次,让孩子明白,课室是大家共同工作的地方,所以,当孩子希望与老师或他人分享的时候,也需要轻声说话,不能打扰其他人工作。常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孩子们通过学习,养成了礼貌待人,互相尊重的交流习惯。
2.优雅的餐桌礼仪。首先,在给孩子引入餐桌礼仪之前,我们先让孩子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物以及人体每餐所需各种食物的比列是多少。
在孩子对合理膳食搭配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我们给孩子提供自主取餐的机会。先由值日生负责在用餐前将所有孩子的餐具摆好,然后在午餐时间由孩子们自助排队取餐。孩子们可以结合已经学习的食物餐盘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自己喜爱的饭菜。当所有孩子取餐完毕后,大家会一起说餐前祝福语。一句“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孩子有饭吃,祝你有个好胃口”寄托了最纯真的爱。
用餐结束后,孩子们需要自己收拾餐具,整理餐桌,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餐桌礼仪的活动,我们发现孩子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并且乐于这项工作。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立,能够结合饮食营养搭配来选择自己的食物,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同时也学会了照料自己。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够自己布置餐桌,清洗餐具,也学会了保护环境。
(二)孩子爱劳动,会自理
1.值日生一日工作,与老师一起维护环境。每个班级所有的孩子都会在一周内担任一天的值日生,孩子要承担与老师一起维护环境的责任。例如,在午睡前,值日生要负责把床位摆好;在午餐前,要把其他孩子的餐具摆放整齐;用餐结束后,要负责把地上打扫干净等。通过担任值日生的角色,不仅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作为“家的主人”需履行的义务,而且让孩子学会了在照料自己的前提之下,如何爱护环境、照顾他人,以便在平日里,能够更加主动地去爱护所处的环境和尊重他人。
2.每名幼儿照顾好自己的植物。当孩子们能够照料自己之后,便要开始学习照料环境了。其中,学习照料自带植物也是重要的一课。孩子们乐于这项工作。许多孩子每日到园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看自己的植物是否还很健康。如果孩子发现植物叶子发黄或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在工作时间,去修剪植物,给植物浇水。通过对植物的照料,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一草一木皆生命的道理。
3.根据清单整理核查自己的物品。从孩子入园开始,在老师及家长的帮助下,设计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出行物品清单。这本清单既可以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孩子需要根据当天的活动,将需要带回家的物品记录下来,包括换洗的衣服、鞋子,水杯,自己工作的作品等。刚开始是由老师集体指导,教孩子们做记录。随后,一些已经掌握记录方法的大孩子便开始帮助小孩子一起做记录。通过整理自己的清单,不仅能让孩子们养成了随时整理物品的习惯,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做清单,并且通过清单与事物的对照去核查、寻找和整理,也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孩子独立又自信
1.清楚自己的想法,自主选择工作。孩子们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蒙特梭利曾观察到,一个小女孩重复进行了42次插圆柱体工作,在小女孩的工作过程中,她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这种状态就是良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在每个活动中,引导孩子走向他的目标,就是源于自身兴趣的不断重复。
2.独立工作,不打扰他人。我们引导孩子独立工作,因为只有孩子静下心来专注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才能开始真正的自我探究。孩子们学会到当有他人介入自己的工作时能坚定地说出“这是我的工作”。在这种自信、坚定、专注的工作情景下,孩子也能收获更多,掌握更多的技能。
3.学会拒绝他人。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去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样是可以被接纳,只不过我们在表达时应当体现出礼貌和尊重。如果其他小朋友需要你的帮助,但是你现在没空的话,可以说,“对不起, 我现在不能帮你,因为我的工作没有完成,等我完成了再来帮你可以吗?”
我们的生活教育不仅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更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当孩子遇到陌生人时,要学会拒绝,“我不会和陌生人说话”“我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不会跟陌生人走,我爸爸马上就要过来了”等,这也是独立的一种体现。
(四)教师更加尊重孩子
1.从孩子的表现感受到孩子的能力。通过孩子的实际表现,老师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也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孩子们的表现给了老师更多的信心,老师的职责已经不单单是教授、灌输,更多是创造环境、给予引导。
2.创建更好的环境促进孩子发展。作为教师,要随时观察儿童的需求,并时时根据孩子需求的变化、能力的增长来改变环境中材料的布置,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
3.从教授变为观察。教师在初期建立常规,孩子建立起来好的行为规范之后,教师应从环境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环境的从属者。教师在完成向儿童展示应有工作之外,更多地承担一名观察者的角色,去记录孩子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其实,这也体现出教师对儿童能力的充分信任与了解。另外,教师通过观察者的角色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状态,为孩子后续的发展制定更完善的计划。
我园通过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生活化课程的探索,发现孩子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本研究仅限于蒙氏教育下的生活化课程的探讨,今后,希望能够结合更多不同的教育理念,深入学习比较,吸收其它教育理念的精华,以不断提升本园的生活化课程。
责任编辑 韦英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