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导学案提升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实效研究

时间:2024-05-05

唐睿

美术欣赏·评述课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以往在美术学科的欣赏·评述课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欣赏·评述课多为“满堂灌”。这既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美术知识问题的解疑。导学案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的新生产物,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具有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和评价等功能,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一、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益的实施方法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的学案设计是要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密切的问题进行提炼。教师事先应将课本内知识链接与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好,使导学案在课堂上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梳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再从教学反馈中改变教学策略,达到师生共赢、教学相长的目标。

1. 课初体验,提升动力。许多学科在运用导学案的第一环节基本都会设置课前预习环节,可对于初中的美术课来讲,提前预习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所以,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的导入环节,我一般会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方式设置导学案的第一环节,也是导学案分层训练的初级阶段。第一环节的设计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可通过观察、对比、搜索等方式进行答题。这一环节,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成就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2. 自主求索,同伴互助。导学案旨在将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向“主动”,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学案的第二环节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求索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活动。首先是学生个体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在遇到学习问题,不能自主解决的时候,可以自由的与小组内的同伴进行讨论,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一环节体现的就是小组合作的集体成果。

3. 当堂检测,巩固复习。导学案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学案的第三环节设计具有检测学习效果与巩固复习的作用。学生能在检测环节检验自己是否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具有独立评述作品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了解学生本课学习程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内容,后续也可依据学案的反馈情况改进导学案的设计。

4. 评价反思。评价表包含自评、组内评、组外评三个环节,这些环节既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自身和小组内部课堂上的表现有个反思过程,又可让他们看到组内和组外同学的优点,进而弥补和提升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学生们进行互评,一来可以避免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同时也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数据,一举多得。

二、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特点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中运用导學案教学,具有“新、趣、实”的特点。

新:指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新,就是始终贯彻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思路新,就是教师、学生、教材等相互作用、相互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方法新,就是教学中的交流 过程,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气氛民主,教学中将启发、讨论、质疑、批判、交流、练习、评价、创新等有机结合。趣:指教学紧紧围绕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开展。《论语》中就谈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的,突出设问、思考、交流、交往等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指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作为牵引,实现师生、生生间互动探索新知,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将课堂中的美术学科的人文知识内化、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教师专项研究项目(立项编号:2015C076),课题名称《学案导学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课型中运用的研究》。有删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