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时间:2024-05-05

吴永先

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出语文的“语文味”,如何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文的本色,真正做到教有所长,学有所得?那就让“读”走进课堂,让“读”成为课堂的主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一、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朗读上也是一样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想读课文的冲动,我们要紧紧抓着这个突破口。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初读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小男孩要捡起一条条小鱼?他知道这么多的鱼,他是救不完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也正是解疑的过程,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提问,认真研读课文,从而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去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体会并读好这些语言,从而悟出小男孩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提出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都在读中落实,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同时研读的过程中已融入了品读的环节,有时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品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品赏、感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熏陶,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二、教学生会读

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意而运用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当然要读好课文,首先是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气氛、情景等的体会,方法仅仅是表现的技巧。但朗读的技巧好,也反过来促进对课文的领会。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很多,通俗地讲就是: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虚有实。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渗透,但更多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体会。

支玉恒老师在上《第一场雪》中,有一段指导朗读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

生读:“大雪下了整整一夜……太阳出来了…… ”

师:(打断)太阳出来了人们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我没听出来高兴,再读。

生:(再读)

师:(打断)不对,听我来读。“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读的声音高扬、激昂)……他不是站在讲台上朗诵“嗬!好大的雪啊!”(做夸张动作),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自己在跟自己惊叹,是内心的惊叹。应该读得低沉。

……

上课时这样不厌其烦地指导示范,让学生反复诵读,除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对课文有更深的领悟。善于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是非常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的,因为他们需要更为形象直观的示范。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果的朗读指导。

此外,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为朗读教学提供了方便。电影、电视、录像、广播,以及语音实验室等都可以为朗读训练提供较好的示范材料和手段。一些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如《动物世界》《话说长江》等,都是优秀的范例。选择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制作成的朗读录音带,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三、促学生多读

在课堂上可以运用的朗讀形式有很多,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多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种是推荐。让学生先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被推荐者就产生了一种荣誉感,被推荐后还要和别人比着读,这就又产生了一种有点压力的“使命感”。他不愿意辜负同学的推荐,又不愿意读得不如别人,就读得格外认真努力,努力了,进步就大。

第二种是自荐。这种自荐不是“谁想读就起来读”,而是附加了条件。如谁认为自己读书最好?谁能超过他?谁想和他比?谁想向他学?谁想让老师指导一下?等等。这种自荐,也在读书之前加上了“使命”“责任”“期待”“志向”。这就为外在的行为加上了内在的驱动力,读起来自然就不同于一般的举手被叫了。

第三种是“找伴儿”,找到伴儿共读、轮读或比读。怎样找伴儿,找什么样的伴儿,由学生自主决定。这种读法,学生普遍欢迎。往往一节课中,全体的学生都在乐此不疲地读书,并以此为乐。

要使学生“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更多的朗读形式,把更多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形成一种人人都在读书,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的气氛,不但使课堂气氛活泼热烈,而且学生读书兴致高昂,多读而不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