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刘建新
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情感的和谐,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奋斗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中,我们利用教学“五部曲”,唱响课堂主旋律。
一、“活”形“活”现,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不感兴趣,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感兴趣,就必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这是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旋律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我认为:第一,可以巧妙地引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如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是利用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调动兴趣等,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课堂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可以设置悬念,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第三,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师生之间变成“零距离”,教与学交流变成了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流。
二、“舞”动思维,指导学生“独学”
加强教与学的互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第一,基础性独学。学生从小学刚进中学,不懂得阅读《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根据《导学案》给出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教材内容以最快速度读完,并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要求找出教学目标的规定内容,并在书中勾画出来,对不懂的问题能提出质疑。第二,层次性独学。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或教师的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分层次进行阅读,读懂书中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幅插图的具体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规律性独学。要看清课题,然后分析课本对所要讲述的课题,从哪几个方面加以阐明的,引用了哪些事实依据,讲清了什么道理,各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个方面是主要的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深入领会,分析其含义,掌握其来龙去脉。
三、标“新”创“异”,巧设课堂疑问
巧妙的设问是一剂“兴奋剂”,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讲授《生活需要法律》时,利用多媒体导入漫画:“快递不退”“汽车刮蹭”“医患纠纷”。然后开始设问:“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办?”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接下来,我通过“分、挑、捡、选”归纳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这些情况的做法,从而引出本节主题,而后开始授课。其实,设问的艺术性和新颖性关键在于发掘。教师只要善于变换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和现象,必然能增強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
四、点拨“展示”,激励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展示形式:读—背—说—演。要求学生尽可能从思路、方法、步骤三个方面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展示”。例如: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解题的思路是什么?破题的首选切入点在哪里?好的展示形式(如小品、朗诵、擂台等)既可以提高参与度,又能保证听展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这样解决共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五、达标测评,全面把握学情
此环节是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把握的实现程度考察,也是学生自主知识生成,情感体验的考察,我一般会用“学习这节课后,你学到什么知识,明白什么道理”,并配上背景音乐,来引起学生思考。达标测评流程:①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用双色笔标记重点内容。学案整理一方面为了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②对子检查。结为对子的学生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尤其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的落实。③学习反思或学后记。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④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
总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教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