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之感悟

时间:2024-05-05

李华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探究性学习这个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探究的悬念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入学习。引导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学生可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可探究的问题,从而展开探究活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悬念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中,明确“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因此下水井盖做成圆形的才不容易掉进下水道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被动地接受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潜能的开发,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的现象较少出现。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以“参与”为前提,激发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证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再把三个角拼在一起,量出拼起来的角的度数。通过剪、拼、量,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样学生参与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所获得的。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以“过程”为重点,体验探究的乐趣

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由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最后记住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浸透着情感的投入、态度的转变、方法的获得、情感的体验。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购物策略》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如图,要买2.4升酸牛奶,怎么买合算?

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

方案一;买12小盒:2.60×12=31.20元。

方案二;买2大盒、2小盒:9.70×2+2.60×2=24.60元。

方案三;买4中盒、2小盒:5.00×4+2.60×2=25.20元。

方案四;买7小盒、2中盒:2.60×7+5.00×2=28.20元。

方案五;买1大盒、2中盒、2小盒:9.7+5.00×2+2.6×2=24.90元。

学生通过比较总价得出:按方案二购买比较合算。

可是这时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还有一种购买方法:买2大、1中盒:9.70×2+5.00=24.40元,这种购买方法花钱最少,还多买了100ml的牛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以“合作”为形式,拓展探究的空间

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而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课标中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織者,引导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交流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根据编者意图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

通过这样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