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刘仕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采取以下几点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并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即是科学组织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条件,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在复习旧知识时,请学生用正方形纸和 1分米长的线,平均地分一分、折一折,然后想: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还是请学生试着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重新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进行创新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要要任务
1.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学中的思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即指学生有自己想法,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而不是见解肤浅,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各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一套办法。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守旧,敢于创新,能够创造性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思维品质中最具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它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指思路要广泛,善于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就是要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以使学生对问题有个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在全面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仅能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全面性、整体性方面发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启发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一定的固有的形式,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出多种解决同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不死板、不教条,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有变通地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凭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时就需要学生灵活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抓住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内在线索,灵活有变通地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例如,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筐苹果,连筐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 24千克,求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想到有多种方法去解决。
方法一:先求出半筐苹果的重量,再求整筐蘋果的重量。列式为: (45-24)× 2。
方法二:先求一个筐的重量,再求一筐苹果的重量。列式为:45-(24 × 2-45)。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遇到问题时灵活思考、灵活处理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