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范玲
很早之前就有这样一种说法,我国孩子和欧美发达国家孩子比起来虽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创新思维和质疑思辨的能力明显不足。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科技竞争又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中。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才一定是个善于质疑思辨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一个人质疑思辨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或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长期培养和养成的。所以我国要想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小学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习惯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启学生质疑思辨思维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丰富多彩,又和生活紧密联系。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起源于质疑。充分的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有趣知识点,可以引导孩子们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进而提高质疑思辨能力,而数学教师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而这其中也包含着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启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向孩子们提出好的有利于积极思考的各种问题,并研究引导孩子们自己也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
一、探索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还见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写下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并围绕这些公式提出各种解决问题和算术问题,然后让孩子们在下面埋头计算给出答案。这无疑将孩子变成了只会机械性计算和思考的机器跟一台计算机差不多,这是多么的可怕。其实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答疑惑的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不断的质疑和不断的破解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也锻炼了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主动质疑思辨的勇气。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思考。
1. 根据不同个性孩子设计质疑思辨问题
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比较活跃,有的则比较沉默,作为老师要能够调动班级里整体的气氛,使每一个孩子都被吸引到其中,不时地抛出一些有趣的又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年 月 日》的闰年时,以一个有趣现象询问学生“晓红今年12岁了,但是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个问题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同时又充满好奇感,学生学习的情绪也会高涨。对积极回答和提出质疑性问题的孩子进行鼓励,对沉默寡言的孩子积极引导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逐步建立其信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位置》时,可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自己或他人在班级的位置。这类问题简单,而且与自身息息相关,能够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2. 给思维留白,鼓励学生质疑思辨
数学讲究的是深思维,教学中教师在关键点适当停止教学活动,使教室安静几十秒,让学生静静思考,然后对孩子们提出的一些匪夷所思和偏离主题的问题不讥讽、不嘲笑,积极解答,引导其主动思考回到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上来。教师在课堂上有问有答,生动活泼,学生积极踊跃和老师互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我国基础教育真正渴望达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圆锥的体积》时在学生得出体积公式后,我提出: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你们不想再深入研究一下吗?这个问题一出,教室马上肃静,学生进入沉思,为质疑思辨提供空间,其实以上问题在任何的类型课中都适合提问。
二、创造质疑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大胆质疑的意识
现在我国许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没有机会问问题或不敢问问题、不知道怎样提问题、不愿动脑思考问题或根本想不出有什么问题的现象。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形成了不爱问为什么不会去思考深层次的东西,只顾着考个好成绩就行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许多孩子特有的创新思维和质疑思辨的能力,也违背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學习规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营造质疑氛围,突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特别是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数学课的特有优势,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对各种定理公式的思辨意识和质疑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判断。数学老师要努力思考和提出有利于孩子拓展质疑空间和内容范围的问题,利用一切机会见缝插针地引入各种启发孩子积极思考的质疑类问题和与问题有关的材料,给所有孩子主动提出问题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如四年级《梯形》一课中,对于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当一个知识点讲解完后,不要马上给出最终结论或定理,应适时地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时间,努力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质疑来形成最终结论。而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思考问题迟缓或很被动抗拒的学困生,老师要多鼓励多引导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消除这些学困生在质疑性思维意识方面的心里障碍。例如,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质疑:比的后项不能为0,但是足球赛中的记分牌比分却能写成2:0?设置一些与课堂数学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情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场景再结合诱导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质疑兴趣和思维能力。而那些不敢提问题的学生由于心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会导致这些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对那些不敢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对他们一开始提出的试探性问题进行细心的解答,并配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这些学生的信息逐渐建立起来,最终有效促进这些学生建立起质疑性思维习惯和能力。
三、延伸课内外质疑空间,使学生拥有善于质疑的方法和精神
尽管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有问有答互动式学习让人感觉情趣盎然很热闹,但我们发现一但学生们失去了老师这根拐杖和课堂这个环境,很多学生就将质疑和思辨抛在了脑后,又回到了别人说什么自己听什么的状态。我们祖国的花朵们要想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质疑思辨精神的栋梁之才,那就必须把课堂内的思辨思维和质疑性教学方法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们真正善于运用质疑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用思辨的思维来对待今后成长道路上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学生们真正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性思维和能力,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有趣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勇于提问和喜爱提问之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们善于质疑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那么具体到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身上,责任更加重大和明确,因为由于数学独有的特点,数学源于生活,它天然地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异常紧密,在进行质疑性思维教学上对课堂外的扩展和延伸也更加容易,这一点其他学科很难比拟的。所以,我们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要经常营造一种跳出课堂跳出惯性思维的框框,让学生们在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并且给学生们设置各种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由已有问题出发探索思考新的问题。甚至可以实际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到生活实际中那些涉及数学知识多而且显而易见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教学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探索解决方案,老师引导学生们在不断争辩,不断质疑中靠近正确的答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中,可以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或到操场上,让学生们测量一下计算一下游泳池的表面积,或测量和计算一下花坛的表面等。在测量和计算时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们思考,游泳池的表面积是否应该去除顶面的面积。在教学六年级《自行车的数学》时,把自行车“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研究,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通过活动传递给学生们一种不要死背公式、概念的思辨的质疑精神。
综上所述,学习贵在拥有思辨思维和质疑精神。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质疑才能解惑和进步,学生的质疑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更是有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我们通过每一堂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建立和方法的掌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才能让学生们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质疑的方法和思辨的思维方式,最终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