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金晓宇,我敬你如同敬自己

时间:2024-05-07

伍里川

《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创造了“新闻讲述史”中的一个奇迹。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杭州日报“倾听”栏目接到市民金性勇从殡仪馆打来的电话,由此有了一场催人泪下的叙事:金性勇和妻子育有二子,小儿子金晓宇幼年因故眼部残疾,后又确诊为躁郁症患者。因妈妈带来的一个意外机缘,他走上了翻译之路。十年来,他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语言,读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外语小说。他才华横溢,翻译出22本令编者和读者叫好的著作,其中不乏极难翻译的。他品性敦厚,在患阿茲海默症的妈妈最后的三年岁月里,细心照顾有加。

太多的人发现,我们明明拥有这样一个天才翻译家,竟然无人知晓。

这个故事见报后,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阅读量达到了高峰,更别说海量转载之后的流量。至少有七家影视公司表示想拍摄这个被称作“杭州版《美丽心灵》”的故事。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出读前“预警”:备好纸巾。这种预测集体泪奔而“兑现”的情形,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一次,那就是30多年前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一个父亲的哀伤与骄傲,充盈着这个故事。我们听懂了一个父亲的心声:正如杭州日报在“续篇”中所说,故事的见报,对老人来说更像是完成了一桩盘桓已久的心愿。“我把心里话说出来,小宇看了报道,也接受了。因为有些话当着小宇的面,以前不敢讲。”他年届八旬,未来的日子里,还能和儿子相依为命不分开的时间屈指可数。

但是,打动人心的,只是父子深情吗?只是一位爱子至深的父亲挥之不去的牵挂吗?

无疑,我们从这位挑着家庭重担隐忍至深的父亲讲述里,看到了更多的“光”。他拒绝了网友们给予的物质驰援,根据他的回应,他已经就金晓宇生计的一部分,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他更想要的,是一份与世人的“共享”。他的儿子,配得上世人的知晓,配得上时间的验证,也配得上好运的关切。

无疑,一个父亲,也被自己儿子改写的命运故事打动了。他的儿子,是一个患了病的不幸的人,更是一个“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的有幸之人、一个了不起的强者。最新消息说,金晓宇已经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书信集》样书也已收到,预计下月上市。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译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计划》。

金晓宇的故事,属于一个父亲,也属于一个人间。这个故事的主调,是悲伤的也是喜悦的,是焦灼的也是舒缓的。他和厄运、病情的搏斗史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厄运是努力活着的人拿来穿越的深渊。因此,这个极具个体色彩的故事,却打上了同类人的伤痕,呼应了我们所有人抵御命运中灰暗部分的人生经验。我们对此毫不陌生。面对艰难世间,一个人应该拿出的资本,不光得有才华,还得有一份人性推动的倔强。

金晓宇是一个天才,他极力摆脱疾病的困扰,努力向着光亮进发。他的日夜苦读、连番翻译,本身就是对病痛的抵抗。他不向苦难低头的样子,更像是我们的一位邻家兄弟的气质。

我恰好和他同一年出生,在他考上大学却被无情退档的那一年,我正在洞窟令人窒息的烟尘里,抱着沉重的风钻开掘着坚不可摧的岩石,且常常口吐血丝。我每次走入洞窟后,唯一的念想就是在两天之后重新看到洞窟口的阳光和星光。而20岁的我凭着写作走出茫茫大山的那一年,金晓宇应该正在自考中。

“生活总该迎着光亮”,无论我们接到了怎样的命运剧本,愿我们都能找到一份光亮,且以这份光亮成为星光下的“同行者”。金晓宇,我敬你如同敬自己。

摘自“红星评论”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18日   童玲/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