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寒鲲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火上了热搜。原来,原陵陵丘前立了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碑,碑阳自上而下竖写镌刻着“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等12个大字,其中的“中兴”二字已经被游客摸得锃光发亮,其余字迹则远远不如“中兴”二字。
事实上,东汉光武帝原陵陵前中兴碑文被摸到包浆,并非今年春节才突然发生的,正是当地群众以及过路游客经年累月的“摸中兴”讨吉利,这才使得“中兴”二字越发油光,并且逐渐有了“包浆”的质感。那么,这个“中兴”又是怎么来的呢?老百姓为何要去摸这“中兴”二字呢?
说起这次事件中的“当事人”——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不少人还是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西汉末年,由于西汉皇帝无法切实解决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王莽借用王太后的信任与外戚的身份,通过舆论造势而逐步篡夺了西汉刘氏皇室的政權。
但王莽建立新朝以后,所颁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又过于理想化、激进化,不仅没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且还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天下彻底大乱,赤眉、绿林、铜马等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刘秀便在这番乱世之中奋起,通过团结南阳豪族与河北豪族,逐渐按照关东(黄淮海平原)、东南、关陇、巴蜀的顺序统一了天下,从而再度恢复刘氏汉朝。
自此而后,两千年来的历史学家,除了用封建王朝的那套庙号、谥号称呼刘秀为世祖、光武帝之外,也会用“中兴”二字概括刘秀的开国大业。所以,清朝乾隆年间为刘秀陵丘树碑时,才会在刘秀的庙号(世祖)、谥号(光武)之前,加上“中兴”二字。
然而,对于那些摸摸“中兴”讨个彩头的游人而言,刘秀是谁,东汉是个怎样的王朝,中兴、光武、世祖又究竟是怎样的含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可能只是那个在“皇帝”二字之上的“中兴”。在皇帝坟头前与皇帝有关的“中兴”二字,或许能让摸到它的人升官发财、困境逆袭、一举再兴。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游人们才不自觉地产生了“摸摸中兴讨中兴”的举动。
在全国各地,像刘秀陵发生的这种“摸中兴讨彩头”的事情,并不罕见。陕西铜川的国宝级佛教石刻——药王山石窟,因为当地盛行的药王孙思邈信仰,大多数的佛菩萨都被当地民众与过路游人摸得锃光瓦亮。
甘肃兰州五泉山公园里霍去病雕像,因为“去病”二字被认为摸了以后可以“去除疾病”,也成为游人触摸讨吉的一个“重灾区”。有人戏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辛弃疾、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曹无伤等人也面临被摸的“危险”。
除此以外,全国各地人文历史类古迹类景区中,都存在大量被游人摸得乌黑发亮的麒麟、乌龟、青羊与饕餮,甚至不少景区还为了满足游人需要,或主动或被动地新建类似雕塑,供人触摸讨吉。有不少导游、讲解员解说时,也会引导游客摸摸文物、摸摸新雕塑讨个吉利,使迷信说法被主动推广,进一步加剧了此类行为的普及与传播。
然而,通过肢体触摸“中兴”“去病”“药王”“瑞兽”等字迹或形象的方式,真的能讨到所期望的“吉祥如意”“财源广进”“转厄中兴”“百病不侵”么?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在央视19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曾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摸摸文物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美好与幸福,而且还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一旦形成了这种遇见年代久远的文物就要去摸的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形成潜在隐患。
另外,一心想着找个彩头、讨个吉利,难免会忽略掉历史文化古迹背后深刻而丰富的文史讯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访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为了把我们在历史书籍上读到的知识,具体化到每一处古建筑、石窟寺、古遗址、博物馆中,并通过历史文化古迹所展现出来的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形象,加深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摸“霍去病”却忽视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摸“中兴”却对东汉帝陵、刘秀生平、东汉政治一无所知,岂不惜哉?■
摘自《廉政瞭望》2021年第3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