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堂好课的“烹饪”技巧

时间:2024-05-07

董欢欢 王俊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成长的舞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逐渐明晰,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共识。近日,北京汉德三维集团基础教育部部长、翼城汉德园中学董事长郭天梁分享了自己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从数学教师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教育人,郭天梁说:“只有教师和学生带着一致的目标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的意义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彰显。”

课堂“三先”,“烹”出自主好课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表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这句話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教学工作来说,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要,但学习过程更重要;学习知识重要,但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更重要。”总结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郭天梁认为,高效课堂的“高效”不是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到五节课的知识,也不是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基于这种认识,郭天梁在课堂上有“三讲三不讲”,他将其称为“三三制”。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讨论后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三讲”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三不讲”却是郭天梁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探索之举。那么,如何判断学生会了,如何有效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哪些内容讲了也不会?在郭天梁看来,要保证教师“三讲三不讲”有理、有据、有效率,必须首先保证学生“三先”的自主、有效、有方向。

“三先”即问题让学生先提、题目让学生先做、答案让学生先说。“三先”是“三讲三不讲”的前置环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郭天梁看来,长期以来教师主导、学生跟随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对此,他立足发现学习理论,以课堂“三先”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自主学习和互助讨论中先行解决一部分问题。

由此,郭天梁提出了完整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三制”模式(五步即“引导自学—展开讨论—质疑解难—当堂检测—总结提高”),以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为引领,完善教学流程。

引导自学是高效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看似简单,却需要教师把“功课”做在前面。比如,确定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目标和自学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是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资料中的有关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提出具体要求。”郭天梁表示,告诉学生教材、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是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课堂学习共识的必要过程。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他还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抓好自主学习,就是抓住了高效课堂的‘牛鼻子,教师必须重视。”郭天梁说。

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评价者。在实际教学中,郭天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重构、从知识点转向学科大概念、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学习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这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抓手。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抓住课堂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变革不适合学生、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才能实现课堂在变革中发展的目标。”郭天梁说。

问题引领,“串”起精准课堂

数学课堂上,郭天梁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由不同颜色圆形组成的图片,并提出一个问题:图中蓝色小球一共有多少个。先展示图片再提出问题,代表一种授课方式;如果把问题前置,再展示图片,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郭天梁以这两种授课方式为例,展示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精准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导航仪,也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是什么,防止学生盲目地学习,让学生围绕问题来预习、思考、讨论、探究,提高学习的效率与学习的质量,成为自主学习者。”郭天梁说。

在他看来,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程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是传统课堂转向高效课堂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教师应如何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高效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要从控制课堂走向引领课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内容、优化提问策略,使问题更具价值,更具针对性、启发性与挑战性,从而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郭天梁表示,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问题意识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个好问题出于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学生也要提出好问题,以此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与思考。

教学目标从学生中来,但孤立地研究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郭天梁批评了教师过分忠实地“死啃”教材或轻视教材这两种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方式,并提出了“吃透”教材、“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主张。他认为,“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来分析、弥补当下所使用教材的不足,进而从讲教材进阶为用教材讲、开发教材。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如何让学生发现一个好问题?“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挑剔的眼光发现问题。”郭天梁说,“挑剔”的眼光,可能会让学生发现一些好问题,也可能会让学生提出一些不那么好的问题,但是,没有问题意识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帮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技巧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郭天梁介绍了他的“三维目标”教学法。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要解决的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何教、为何学的问题。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堂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之间的关系,而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教师的生成意识不足,备课中缺乏生成的预设,课堂上对随机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重视不够、接纳不够、宽容不够,影响了课堂的出彩程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郭天梁认为,单纯从知识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无法完成,就谈不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高效课堂应注重结合生活、关注创新话题、倡导探究学习、强调综合能力,让课堂从乏味走向有趣,让学生从听课走向学习、从记忆走向运用。

“七步教学”,“酿”造课堂“鲜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郭天梁总结出高效课堂的七步教学法,即“导、思、议、展、评、检”+“用”,也可以称为“6+1”高效课堂模式。在他看来,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主动地学,“6+1”高效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导”是课堂的起点,包括“导人(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和“导学(指导学生研读教材文本)”两个方面。“思”是一节课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是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时间。“议”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未知问题。“展”是展示“议”环节中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学习过程中的典型性问题、展示学生的风采。郭天梁表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勇于示弱,善于守拙,管住自己的嘴巴,不打断学生发言、不抢学生风头,延迟评价,让学生暴露自主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点、盲点问题,在交流展示中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指教师点评精讲。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走向台前,讲解学习线索、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评不是一讲到底,‘评中应有板书设计、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到语言简练精准,不说一句废话,为‘检和‘用留足时间。”郭天梁表示,一堂课45分钟,如何高效利用授课时间、合理安排课堂进度,非常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高效课堂主张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堂流程的设计、问题和时间的预设、课上精讲和点拨等方面,以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培养核心素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实高效。”郭天梁说。

规范的“三备两研”是保障高效课堂实施的基础工程。“三备”即分头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二研”指课堂初研和二研。其中,初研是课堂的准备阶段,用来确定导学提纲编写的基本内容;二研在课后进行,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一步优化导学提纲,细化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中教师的“介入点”。

当前,在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进程中,部分教师流于高效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高效课堂的本质,在“三备两研”和课堂落实上出现问题。对这一问题,郭天梁认为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或年级组要实行检查制度,保证高效课堂的备课质量和落实情况。此外,郭天梁表示,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形式的单一,要关注自己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是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是否较低。他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改变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保持期待和新鲜感。

“课堂不是生命線,学生才是生命线。教师只研究课堂容易‘走火入魔,研究学生才能育人成己。”郭天梁感慨地说,“高效课堂的‘高效是师生生命发展的高效。所以,高效课堂不是高分课堂,不是高速课堂,也不仅仅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是在45分钟内能够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共同促进的课堂,是为师生成长带来高效益的课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