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钟新群
“体验”犹如一座桥梁,能让情感直抵儿童内心,从而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文本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转化。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如何使体验更有效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知觉表象,使学生乐意去体验。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讲一个娓娓动听的导语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也可以创设一个唯美的或感人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图景思维等。当然,情境的创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一下子产生阅读期待。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西洋建筑”等,可以通过提供图片信息帮助学生意会、理解;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毁灭”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中的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从录像的情境中体会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个不留,一点不剩,全部掠夺,肆无忌惮……),从“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的文字中体会到心酸、国耻,激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走进角色,深入体验
角色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让学习过程富有个性。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体验出的情感也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因此,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开展“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 活动,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切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读和悟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在朗读中再现文本的内涵。
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而且对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堂表演能兼顾认知、情意和身体运动三大教育目标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一名学生扮演狐狸,一名学生扮演乌鸦。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进入角色。在表演过程中,他们抓住“眼珠骨碌一转”“摇摇尾巴”“一溜烟跑了”将狐狸的狡猾表演得淋漓尽致。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学生在角色 意识的趋动下,全面活动起来,甚至由“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演后谈饰演的情感体会,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角色表演引发情感体验,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使原本无味的课文讲读变得充满乐趣。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再创造的舞台。
三、开展活动,丰富体验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并蕴含着丰富的习作内容,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对此,应尽情地让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并要求学生把活动过程中的神态、表情、动作,观察仔细,以便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比如开展走迷宫、变魔术、猜字谜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四、整合拓展,延伸体验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通过“拓展”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由此及彼,学会运用,终身受用。课堂是语文学习体验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体验的强化、拓展和延伸。所谓拓展,就是把与所教课文内容、形式、语言风格相近(或相对)的文章拿来作为例子,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分析方法、解题步骤,进行综合性的学习、研究,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知识、能力的新发展。比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后,布置学生查找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践踏中国的历史资料,并在班上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学完《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可设计如下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料及调查了解本地生态环境状况,每组出一份手抄报,全班合作办一期墙报。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强环保体验,增强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龙建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