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时间:2024-05-07

李龙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肯定了合作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结论,还能让学生获得探究的方法、成功的心理体验、相互协作的经验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

一、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合作探究

在日常的教学听课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出示情境后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但是学生却合作探究不起来。原因何在?也许创设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不起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也许是情境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至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无从切入;也许是没有足够的合作探究空间,等等,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情境,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都能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同时,由于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

二、借助思维导图,促进交流互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在数学教学合作探究活动中普遍存在学困生不知该如何参与,学优生不知该如何互帮互学,教师不知该如何高效发挥指导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很难顺利开展。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式表达工具,它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一些重要的观点,便于人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表达,可以为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架起桥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原汁原味的思维导图可以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能相对应地采取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去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大都是分散的,学生虽然己经多次接触,也在一点一滴逐步积累但仍容易遗忘。若利用思维导图,对零碎的知识进行重建和梳理,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把孤立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就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由于小组成员对数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帮助小组成员之间互助理解问题和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使各组员的认识得到扩展和完整。

三、重视错误归因,提升数学认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局限,学生在对一些公式和定理证明方法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将一些错误视为理所当然,不加以质疑和利用,甚至以回避的形式处理这些错误,即使是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的典型错误也采用“失聪”、“失明”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明白了,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上错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学生每遇到一次错误,就增加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机会。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及时捕捉它们,并将“错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错误”的成因,是对概念理解有偏差,还是受知识负迁移影响,或者是分析能力差等等,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错误课堂”将在学生们的合作探究中迸发出无限的激情。

课堂改变了,学生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有效,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