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祥兴
不少语文老师时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倒出自己肚子里的苦水:语文难以确定教什么,教学内容多,无从下手,语文教好难……其实,语文教学好像一道“菜”,若要高效优质,“烹饪大师”上阵来。
一、细心了解“材料”
厨师在烹饪前,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地了解厨房有什么材料,再根据材料确定做菜。同样,我们在教学前,也要像厨师一样,细心了解、挖掘文本有什么“材料”,即确定这个文本有哪些教学内容。这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清楚地知道一篇课文有什么,才能选择教什么。例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除教学生字、词语外,通过研读,就文本本身而言,有哪些“材料”呢?第一,主旨:课文中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令人钦佩。第二,结构:篇章结构,课文首尾呼应:一是开头描写战斗后村庄的环境,结尾也描写村庄的环境;二是开头写夜莺的歌声,结尾也写到夜莺的歌声。第三,顺序:课文以夜莺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情节一波三折,写了四部分内容。第四,语言:课文语言含蓄、幽默,并且含义深刻。第五,对话形式:人物对话独立成段,提示语在前、中、后三个不同的位置。研读下去,我们还可以挖掘出许多“材料”。换言之,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不少的。我们要研读文本,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用智慧的双眼去寻找“材料”。
二、悉心挑选“材料”
厨师了解了有什么材料,但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放进锅里。烹饪前,厨师总是要选择好恰当的材料。同样,一篇课文的“可教点”有很多,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教,必须像厨师一样,选择适宜的“材料”。
那么,一篇课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哪些“材料“进行教学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总的理念、目标和要求。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内容要基于语言形式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感悟。虽然一篇课文的“材料”很多,但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就是感悟构词规律,提高词语生成能力;理解组句方式,掌握基本句式;学习句间组合,感悟段落结构。那么,具体到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哪些语言文字,要从中理解什么,运用到什么地步,这都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生的需要和编者的意图,从而做出具体的选择和确定。如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教什么”呢?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可以这样选择:一是要关注语言形式。就《桂林山水》这个文本而言,我们应抓住文本是“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二是要关注语言表达。从文本上看,我们应把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作为读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更要把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作为写点,梳理、总结句式结构特征和运用规律性,教会学会仿写文本句式。又如《万年牢》一课,此课的教学内容,编者在课文开头进行了明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那么,编者意图十分明显,我们可以把“教什么”确定为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积极钻研教材,重视“教什么”,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心烹饪“材料”
厨师选好材料,就会根据材料,或炒、或煮、或闷、或蒸等,选择恰当的烹饪方式做菜。同样,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根据“教什么”来确定“怎样教”。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会各异。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方法也就自然生成了。如曾扬明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他确定教学内容之一就是遣词造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如“辉煌”一词就是课文反衬艺术与遣词造句的合二为一。他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疑课题,还原“表达”: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疑问,课题为什么只用毁灭,不用辉煌。
第二步:找“表达”,再造辉煌:找出能概括圆明园辉煌的词语;写一写你心目中圆明园的辉煌。
第三步:读“毁灭”,补写辉煌:读课文,写一写被敌人毁灭的东西。
第四步:比较读,体会表达:学生把自己补写的辉煌和课文描写的辉煌进行对比,体会为什么课题只说“毁灭”。
显然,在上面教学中,“怎么教”和“教什么”是呼应的。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把宝贵的课堂时间凝聚在核心目标的达成上,学生就可以学得轻松扎实,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更有效一些。
课堂教学和烹饪的道理是一样的。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能成为教学上的“烹饪大师”,做出“美味佳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罗 峰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