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何兆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恰恰要儿童发挥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具体说,探索分为指引型探索、独立型探索与合作型探索。
一、指引型探索
指引型探索主要针对起始教材的学习,或者是上位概念的学习。主要因为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较少,还无法独立开展探索,教师的直接参与及组织引导是一种必需。这种探索在低年级学习中较为常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明确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的2月是29天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闰年的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了4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这一结论。此时我又指出:如果是这样的话,每400年中就多算了3天,人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课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合作、交流与碰撞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又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出示三个比: 2∶4,4∶8,6∶12.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观察一下,这些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哪一个比的比值最大呢?3.你还能写出很多与它们的比值相同的比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快。4.只要怎样,就可以写得又多又快呢?5.我们写出了很多比值相等的比,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规律呢?当学习材料缺乏思维的挑战性,研究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时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就不会太强。只有通过教师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指引,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慢慢进入思维状态,让探索成为一种需要时,学习的效果才会是好的。
二、独立型探索
独立型探索主要针对后继材料的学习或者是下位概念的学习。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相关知识与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不指引的前提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
1. 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演示“圆的周长”,使学生对圆周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准备好的三个圆(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
3. 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直径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畅谈己见。
4. 自我归纳。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
5. 自推公式。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认识到教学过程就是自己跟老师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各自显示出了特长和才华,结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型探索
合作探究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型探索。如,资料统计、知识整理、小课题的研究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