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7

○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九年制学校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进入信息时代掌握的必备工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入任务驱动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自主研究探索和团队协作进步。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开展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发布、小组探究、总结反馈、学以致用几个环节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实践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当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二是活动展开以引导为主。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当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时,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开展自我学习,从而完成最终目标。三是任务完成以合作为主。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各种任务,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很多情况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成员中的学生共同努力后才能最终完成某一任务的目标。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导学单和任务单的形式,分层次递进式驱动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和尝试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触发自己的设计并付诸于创意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2.让学生的信息知识真正实现向技能方向的转化。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学习由易到难的任务学习环节,让学生们在每一个任务的实际操作中掌握技巧,在不断提升操作任务的要求中,学生的挑战性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刺激,持续地体验到自己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获得感。课上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的学生们在课后的酝酿中会想到更好的方法,并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实践,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得以提升,应用和设计思路也越来越宽阔。

3.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高效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成员间操作技能强的学生带动技能弱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小组间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对自己小组的成果也可以相互评价和改进。此外,有时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模块化的分割,需要每一个模块完成组的同学进行协作,更好地完成任务的组合,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1.信息技术知识获取中采用任务驱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中包含了需要学生们了解和识记的基本知识点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这部分知识单纯地让学生读背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仅仅通过教材的介绍对知识点还不能完全吃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学生可能除了对课本中介绍的知识有了解有掌握以外,还会对课本知识点延伸的内容有所涉猎,课前教师下达了需要识记和了解的知识点,并布置在课堂中汇报自己对知识点的收获,这样学生首先就要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理解上存在哪些困惑,需要用哪种方式解决这个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选择最快捷的方式:查阅有关的书籍资料;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和通过网络交流软件求助他人。解决完难题需要对汇报的资料加以整理,这就对相关的编辑软件的熟悉和操作技能又提出了要求,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获取知识的技能,又掌握了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而在交流汇报中又能通过交流共享获取到相关的其他知识,长时间的积累会让学生收获丰富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2.信息技术授课操作中采用任务驱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工具课,操作性强,注重训练操作技能,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工具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多次操作达不到目标时就会出现烦躁情绪,而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和讲解较多,再加上教师要求仅仅按照他的演示过程制作,把学生自主发掘工具使用技能的兴趣锁定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把教师信息课需要学习操作的任务进行分解,首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将要学习的软件涵盖哪些功能,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就会去研究他的安装和使用,还有的学生会更进一步去探索他们的操作方法。其次,对于学生获取的技能知识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让这些学生介绍、演示和指导其他的学生共同完成。最后,教师通过一些由易到难的作品设计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可以通过教师辅助、网络视频学习和与其他学生交流的方式解决,这样的形式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能释放学生对设计的思考,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持续地充满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信息技术创新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学习。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完相应的学习活动后,并不代表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代表下一阶段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初中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丰富自身创新实践意识。因此,当学生学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一些富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根据任务中的要求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保证实验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阶段还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们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独立完成研究任务,为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应注意检验方式的多样化。第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点所形成的不同认识,教师应设计出多个不同类型的任务供学生们自由选择,通过自由选择、共同完成的方式实现小组学生共同达标。第三,在引导学生开展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将开展任务过程中的一些与课文中不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并通过深入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1]。比如,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对于信息知识和网络资源的获取中就会发现有的网络资源不允许下载,有的不允许复制,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去了解信息安全、信息发布以及网络安全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遵守信息技术的公约和网络安全的公约,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4.信息技术学习成果展示中采用任务驱动学习。当学生成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成果展示活动,通过个性化展示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自己活动小组成员在开展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收获。在成果展示阶段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在这一环节布置一系列个性化的成果展示任务,让学生了解成果展示的重要性。第二,在布置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附带一些基本的教学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成果展示方式。第三,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给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2]。比如,给学生布置参观过程及感受记录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参观其他同学作品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又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创意成果展示方式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不断转换成果展示平台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内容开展自由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及信息表达能力等,信息技术学科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处理信息技术知识,更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运用,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培养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思路的设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体验了自己成功的获得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