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
实验是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实验设计,优化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中的运用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相较于一板一眼的规范性实验,趣味化学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兴趣体验,并有效简化了实验步骤,这对于提升化学实验的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引导学生感知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实现对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运用。
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趣味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利用吸引眼球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1]。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水中燃烧的蜡烛”的趣味小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先向容器中倒入水直到距离蜡烛顶端1cm处,点燃蜡烛,并要求学生猜测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一些学生猜测当蜡烛燃烧到水面时会熄灭。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蜡烛燃烧到水面时中间部分熔化,而边缘保持原样继续燃烧。针对这一实验现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确保蜡烛能够在水中继续燃烧的条件,并探究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在思考实验原理的过程中完成新知学习的过渡。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提炼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来,是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应依托生活背景,拓宽学生观察与探索的视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探寻趣味实验,进而不断充实实验内容[2]。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酸、碱、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自主设计趣味实验,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产生酸、碱、盐的现象。在实验中,一些学生从厨房中获取实验材料,将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观察到当白醋倒入小苏打中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教师根据学生这一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检验所产生的气体的性质,探究其中的实验原理,进而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化学知识。
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趣味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化学知识。由于在初中的化学实验开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可以真正让学生动手感受,是因为化学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这些实验的安全问题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又很难准确地描述该现象。特别是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或者是其化学实验本身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很有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学习完这一实验,甚至是学习过后学生对于实验的内容记忆力不佳,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2]。通过化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创新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通过实验逐一得出来的结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课程内容、实验过程、步骤以及现象。在安全的条件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了解到该项化学内容,提高化学学习的整体效果,让化学实验过程中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且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习的阶段,众多的化学元素是多样的、多变的,这些化学公式不断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使学生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知识点。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彼此交流与碰撞,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强化学生对趣味实验的体验与探索。在趣味实验设计中,教师一方面利用课上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根据教师的安排与指导,开展趣味实验,在实验中各抒己见,表达各自设计实验的思路,在合作氛围中优化实验设计,共同体会实验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应促进合作学习的拓展和延伸,依托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实践活动,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实验探究,通过合理分工发挥各自在实验探索中的优势,进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力,共同探究化学实验现象,提升化学实验素养[3]。
教师也需要在课前、课后加大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化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在课堂设置中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化学趣味小实验,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化学学习的整体效果,让学生掌握某种化学物质的生成方式。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要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不仅仅通过多媒体,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课后学习也是知识传授的一部分,如果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教师仅注重学习中所涉及到的课后作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无法提升,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常见的化学小实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化学小实验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这些化学实验如何应用到家庭生活,进而提高化学学习的整体效果。比如说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用去渍产品的状况下清除衣物的污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再比如思考如何用醋将蛋壳溶解,进而得到鸡蛋的裸卵,用米汤与碘酒来制作密信等一系列在生活中得到的方式。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本身就有很高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发现生活中独有的美好特点[3],增加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化学学习不再是一个固有的无趣的内容,而是真正与生活相融合,这种方式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化学知识抽象、深奥,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完善知识呈现过程,促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亲自动手操作,在观察与思考中实现理性探索,深刻领悟化学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相关内容的时候,“掌握石蕊、酚酞等常用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教学难点。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该知识点,并理解变色情况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播放《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动画,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结合动画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索不同的花瓣浸取液在不同的溶液中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溶液的酸碱性,在动手操作中深度思考化学知识,以促进其科学思维发展。
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说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将苹果放在空气中,为什么切开的苹果中间会变成褐色?这些实验现象都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与化学相关,铁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当氧气溶于水时,会与铁发生反应,进而出现了氧化铁,锈就是氧化铁。而苹果在空气中会变色,是因为苹果中含有一定的酚类物质,酚类物质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进而产生了变色,这些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都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进而促使学生探索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奥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中学生往往会有非常多的想法,在思想上逐步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这一段时间学生不喜欢听教师的说教,甚至不喜欢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提高其他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打破学生对教师所蕴含的刻板印象,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学生主动接近教师才能不断活跃课堂的氛围,进而促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让化学学习的质量得到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指导中,趣味实验的引入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深入化学探究,感知化学世界的魅力,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基于此,在趣味化学实验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并完善实验过程,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在趣味化学实验评价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果、实验探索能力发展、科学态度的形成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实验教学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学生的参与中优化趣味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调整实验教学过程,为学生引入丰富的趣味性实验项目,以充实实验内容、拓宽实验视野、引导互动合作、启发学生思考和优化评价指导,促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乐趣,积累知识,发展技能,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