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山丹县城关小学
音乐是一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课程,是小学美育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尚处于童年期,天性活泼爱玩,热衷新鲜事物,如果让小学生长期在枯燥和沉闷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会导致其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渐丧失,甚至厌恶音乐课程。若能将符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就能调动小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唱式音乐课堂模式中,教师按照套路引领学生练声、训练节奏、熟悉歌谱和唱曲,教学气氛严肃而紧张,小学生易产生排斥心理。而如果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不仅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以及音乐的美妙。
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且自控力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周围环境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日趋强烈,希望自己能扮演更多的角色并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依据音乐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游戏,通过游戏将小学生吸引到课堂上,进而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小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音乐素养,但对于无音乐基础和理解能力欠佳的小学生而言,音乐理论知识晦涩难懂,难以吃透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例如,音准训练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可设置音节抢答游戏,即教师随意弹曲子,让小学生抢答教师弹的是什么音节,小学生好胜心强,对音节的理解能力和音准能力就会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而提升。
4.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既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动物模仿歌》时,教师指导小学生边唱歌词边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和动作,使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
1.强化教师对游戏的认识。教师对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意义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果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影响游戏在教学中的开展以及游戏模式的创新。为此,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游戏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生硬地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而是将游戏要素渗透到教学之中,让教学活动游戏化。其次,教师要明确游戏目的和任务,切忌将游戏和教学本末倒置。
2.强调以学生为本。不同的小学生在个性、能力和音乐基础方面不尽相同,因此,设置游戏也不能千篇一律,需采用实操性更强的分层游戏法。例如,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并分为不同小组,根据小组的能力水平设计匹配的游戏难度和内容,保证所有小学生都能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思考和探究音乐知识。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从而保证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
3.落实游戏细节。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音乐教学内容做好游戏规划,从而保证预期效果的实现。从“教”的层面考虑,教师应提前创设游戏情境,投放游戏材料,预判游戏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从“学”的层面考虑,教师应斟酌游戏内容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是否适合小学生,以及小学生参与游戏是否都能学有所得。
4.创新游戏方法。要实现游戏与音乐的良好结合,必须采用科学的游戏方法促进两者的渗透与融合。例如,针对一些小学生不愿记歌词又排斥教师督促学习的情况,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歌词接龙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反复记忆歌词,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歌词的印象。又如,在识谱训练中可引入问答游戏法,让一个学生将音符或音乐记号标注在卡片上,然后让另一个学生来猜,猜对给予相应奖励,猜错则另请学生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加深学生对乐谱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小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才能获得直观体验,享受到音乐的快乐。游戏教学法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小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为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以学生为中心,提前落实游戏细节,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游戏教学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