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兰州市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小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以保障学习效果,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1],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非常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1.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小学科学中包括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相关的科学奥秘,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落实,才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科学的奥秘。
2.促使良好习惯养成。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能够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后,学生就能够独立完成很多学习任务,比如课后自主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促使学生优势发挥。兴趣还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个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面对自己喜爱的知识,其思维必然得到充分调动,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去研究和分析问题,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基于兴趣培养的必要性,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结合科学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特点、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利用科学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挖掘科学教材,引入科学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学生学习需求,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找到引入科学小故事的切入点,有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电路小实验”相关知识时,教师课前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引入“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验证雷电存在的实验”。教师先进行电路小实验,之后为学生播放一段科学小故事的音频,讲述伟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一个雷雨天气放风筝。他在风筝的顶端安装了一根带有尖头的铁针,在风筝尾部系一个铁钥匙。风筝放上天后,闪电的电流通过湿绳和铁钥匙进入莱顿瓶,从而储蓄了大量的电。学生被富兰克林勇敢的科学探究精神所打动,探究兴趣被有效激发,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了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包括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有趣的影片、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弊端,凸显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支持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2]。
比如,“声音的传播”教学时,教师结合教材给出定义:声音是通过不同介质进行传播的。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一只蚊子在嗡嗡地飞,然后,放慢影片的速度,学生就会看到蚊子不停振动的翅膀,而蚊子停止飞翔,嗡嗡声随即消失。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教师让学生思考:蚊子是叫出声音的,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发出声音的?为什么蚊子停止飞翔时,嗡嗡声就停止了?学生被生动情境吸引,注意力非常集中,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就会想到声音与振动有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良好的合作能力能够使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更加宽阔的思路,也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和漏洞。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对任务分工的优化,充分发挥组内成员自身优势,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学生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导体和绝缘体”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每个小组准备一块干木块、一块湿木块、一个小灯泡、两段导线和一节电池。之后,小组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进行指导和点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将小灯泡、干木块、电池,依次用导线相连,灯泡不亮;而将干木块换成湿木块灯泡会亮。通过实验,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交流,最后总结出干木块不导电,属于绝缘体;湿木块导电,属于导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
4.采用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参考。激励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激励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语言激励、体态激励、表情激励等。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比如“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的一句赞扬,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体态激励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侧头表示关注、倾听、感兴趣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任,更加乐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3]。
5.利用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平台。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趣味小实验,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实验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组织和设计科学实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提高学习质量。另外,生活化的内容,可以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比如,“研究磁铁”的相关教学中,磁铁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课前教师布置小任务,让学生搜集一块小磁铁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磁铁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用手中的磁铁去靠近教室的门、窗、铅笔盒等,会发生什么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亲身实验,发现了磁铁的奥秘。这保障了科学教学有效性得以体现。
6.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能够采用学生喜欢和接收的方式教学,并主动与学生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信任、依赖自己。课堂上教师用和蔼的语言,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强化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学习实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树立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作为奠定学生科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主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根本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保障学生学习实效以及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助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与优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