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
新课标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生本课堂,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因为学科的特性,更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那么,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呢?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选择合适的素材对学生的行为参与有极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有教师课前完成的任务素材,也有课中运用到的素材,学生一般不喜欢教材里面的素材,而对生活中经过精心选择的素材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挑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认知心理的素材,认真加工处理,以备教学所需。由于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因而他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同时,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照片的修复”一节内容时,运用不同的工具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在生活中,学生对手机拍摄照片中的美颜修复功能有很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将学生的照片作为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会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加工处理,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学会了软件的处理技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中,素材的运用非常关键,它是所有学习内容的一个载体。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会在课下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巩固。有时候发现课本中的素材不够用,而教师提供的训练素材也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选取一些适合于学生训练、多样化的素材服务于教学,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好的课前导入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开门见山讲解相关知识点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大。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讲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名人故事或计算机病毒引发的事例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也可以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冲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学习效率,是当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比如,学习“网络”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上网经历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才能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有哪些,从而引出网络的介质和网络设备的连接等相关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掌握了网络的概念,理解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置身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调整图像的大小”一节内容时,通常会用到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裁剪工具,一种是执行菜单命令。这时,教师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方法的差异,掌握两种方法的用法;再如,学习“图层的含义和作用”时,先展示两幅鸭子的图片,一幅由多个图层组成,一幅只有一个图层,如果教师分别对图片中的颜色进行填充,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第一幅图片中的小黄鸭身体变成了蓝色,第二幅图片整体变成了蓝色。学生对此感到非常疑惑,此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了图层的含义和作用,并掌握了操作要领,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最主要的一门学科,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教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成为未来有用的创新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