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保底线 广覆盖 一个都不能少——临泽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24-05-07

○通讯员

“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普通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99.91%、99.92%、95.71%;所有镇中心小学在实现‘餐有厅、居有楼、教有翼’的基础上换档升级,实现电采暖、标准化运动场、水冲式厕所、洗澡淋浴、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村教学点全部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所有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各项资助全覆盖、无遗漏,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这是临泽教育在教育脱贫攻坚战中交出的一份可喜答卷。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保障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中每一位教育人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近年来,临泽县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在控辍保学、学生资助、智力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针对问题“开药方”,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确保教育扶贫路上学生一个都不少,政策享受一个都不漏,引导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跳出家庭的物质贫困,改变文化贫困和精神贫瘠,为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改善条件惠民生 教育扶贫有“厚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自从2011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后,临泽县就将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为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把办好乡村“两类学校”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以高水平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提供保障,正如临泽县教育局局长单兴银所说:“只有补足农村教育这最后一块短板,才能实现教育高位均衡。”

临泽县新华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镇中心小学,接纳全镇11个村的3-6岁孩子上学。走进校园,崭新的师生餐厅、教师周转宿舍楼、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和太阳能热水供给系统、节能路灯等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教学楼内的多媒体教学终端、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全自动节能饮水设备和自动高效的电采暖,让人怀疑“这还是农村学校吗”。

位于新华镇最西部的明水河教学点,是一所移民村学校,也是全县最偏远、深处沙漠腹地的学校,这几年也改变了教室年久破败、设施破破烂烂的面貌,新建的校舍干净整洁、崭新的可调式桌椅和多媒体一体机终端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欢乐。

这是近年来临泽县教育投入持续向农村倾斜、全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2017年以来,临泽县累计投资4280万元(占全县义务教育项目总投资的71.7%),大力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所有镇中心小学实现“餐有厅、居有楼、教有翼、水有热、跑有道、路有灯”,村教学点和农村幼儿园全部架设数控小锅炉或新能源量子供热机组,建成水冲式厕所或干封式粪尿蹲便器厕所,厕所革命和煤炉革命取得明显成效,所有农村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

新华镇中心小学全貌

“哪怕只有1个孩子,也要将学校办下去!”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教学点生源越来越少,公用经费不足、学校难以维持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临泽县实行“村教学点不足100人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镇中心小学在生均600元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基础上,按在校生人数再增加200元核定公用经费”的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政策,确保乡村“两类学校”正常运转,牢牢守住让农村孩子“有学上”的底线。

要让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打造一支稳定的、有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基本保障。为解决农村教学点生源越来越少、部分教师教育信心有所动摇的问题,临泽县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均发放农村教师专项补助39万元、乡镇工作人员补贴397万元、农村教师交通补助35万元;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政策,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在评中级职称、限额内高级职称、从教30年不受岗位限制正高级职称时应评尽评,全县农村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占82.6%,高级职称教师占13.3%;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累计发放农村教师进城买房补助资金1212万元,327名教师人均获益3.7万元;建成镇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275套,人均0.9套。农村教师待遇明显提升,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同时,自2011年来新补充的150多名教师全部被安排到基层农村学校工作,乡村教师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明亮温馨的音乐教室里,《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在师生乐队成员的指尖缓缓流淌;宽敞舒适的科技创新教室里,一件件创新创意作品在学生灵巧的手中完成;高雅大气的美术教室里,一幅幅剪纸、绘画作品彰显着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是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最为活跃的时段。

“三年前,这样的场面是想也不敢想的,现在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校长张洪敬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农村教育不但要提升‘硬条件’,更要发展‘软实力’,持续推进温馨校园建设,是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以来,临泽县高度重视学校内涵发展,确定了双最双高(最安全、最阳光、高质量、高成长性)的校园发展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力打造“美而优”的校园文化。全县镇中心小学全部建成乡村少年宫、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等,打造农村孩子课后活动乐园;镇中心小学和村教学点全部建成“两园”(树园子、菜园子),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因地制宜地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坚持用经典文化涵养优秀品质,全面推行“久久论坛”“领读者”等新型教学模式,镇中心小学设立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写社团;学生宿舍全部架设小喇叭,让学生在故事中酣然入梦,以阅读的深度提升师生精神成长的高度。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督学责任区“三个共同体”机制和城乡结对帮扶,健全完善“3+2”幼小一体办学模式,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孩子“上好学”的期盼得到了满足。

关爱架起连心桥 教育扶贫有“温度”

“教育扶贫首先要让老百姓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讲清教育扶贫政策,讲好教育脱贫攻坚的故事,树立脱贫信心和决心,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通道。”正在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的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教学点教师赵永泽说道。

为确保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覆盖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临泽县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资助政策情况核查及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工作作为每学年开学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电话预约、逐户打卡”,一家一户家访,一对一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详细询问家长是否清楚过去已经享受的、现在正在享受的、将来可能享受的各类资助政策以及教育扶贫资金是否发放到位,填写《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学生、家长政策知晓率、满意度不断提升;实地了解贫困家庭学生生活环境、家庭情况以及在家表现,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树立学习决心,把精准扶贫政策的温暖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临泽县建立了“分段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学前教育幼儿免除(补助)保教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等四类学生免学费、职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和中职国家助学金以及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健全完善自学前教育至大学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三年来,累计落实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补助1073.1万元,免除建档立卡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50.71万元、中职生学费937.6万元,累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18.7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134.6万元,发放教育资助金、“金秋助学”等各类资助金65.2万元,累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828.9万元,惠及学子4643人次,建档立卡等家庭贫困学生应贷尽贷。

临泽县鸭暖镇小鸭村的刘小玉(化名)今年15岁,由于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上学。五年前,鸭暖镇中心小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教师每周到他家开展1-2次送教上门活动,现在他已经能够认识简单的汉字,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了。

为做好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工作,临泽县将未入学残疾儿童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最后一个堡垒”来攻克,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定期对未入学适龄重度残疾儿童进行评估鉴定,提出教育安置意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坚持每周一次送教上门,每学期一次送温暖。在送教过程中,主要安排附近学校教师针对有学习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每周开展1-2次送教上门服务,制订个性化教育方案以及详细的送教工作计划,采取“二对一”的辅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益。针对无学习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温暖、送关怀,让每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阳光。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适龄(6-15周岁)残疾儿童148人,均通过送教上门、民政兜底、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等方式得到了安置。刘小玉的爷爷说:“学校老师每周都来我家看望孩子,有时候还带着一些学习用具,虽然我的孩子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但是他也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掉我们这样的家庭!”

专家对未入学适龄重度残疾儿童进行评估前走访

严格控辍保底线 教育扶贫有“长度”

“10年前,控辍保学工作主要靠学校老师挨家挨户动员,不仅我们的压力大,而且还容易让学生家长烦,现在镇上、村上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家长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控辍保学工作开展起来容易多了!”回想起10年前参加控辍保学动员工作的场面,临泽县第四中学智育海老师说。

为使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落实更有动力,临泽县先后健全完善了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动态监测机制、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劝返复学学生跟踪机制,认真落实学生劝返、登记和报告等10项制度,全面监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失学、辍学,及时组织力量上门动员学生返校复学;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纳入校园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督学及责任区干部督导职责,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巩固控辍成效;各中小学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台账,为招生片区内“四类学生”(适龄儿童、在校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建立了花名册,每学期再次核实、动态更新,确保公安户籍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国家扶贫系统、学生资助系统中学生所有信息对接一致、准确无误,做到“每个在校学生信息核查到位、每个适龄未在校学生联系到位、每个特殊教育学生走访到位、每个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建立起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路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为零。

优质资源广覆盖 教育扶贫有“宽度”

在临泽县板桥镇东柳小学二年级教室里,一堂“不同寻常”的美术课正在进行,学生专心地看着电视机上老师的示范,而自己的老师正在教室后面准备对学生进行指导。“由于教学点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我们的老师不会上这些专业课,通过多媒体教学终端和城里的学校共享课堂,农村艺术教育再也不是空谈了!”该教学点负责人李建龙说。

教育信息化是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不高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让西部地区教育搭上教育现代化快车的重要方式。

农学专业学生学习种植技能

自1997年启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以来,临泽县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近年来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教育”,筹资700万元建成临泽教育城域网、城乡远程互动教学平台等,实现城乡远程同步课堂、互动教学,利用“线上课堂”“线上教师”弥补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和美育专业师资不足短板,农村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临泽县所有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和村教学点全部实现“交互式班班通教学终端全覆盖、班班通教学终端通网率全覆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步课程和专题教育资源全覆盖、畅言教学通教学软件及配套资源班级全覆盖”,全国名师课堂资源通过网络直接送达乡村学校每间教室。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临泽县职业教育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临泽县平川镇政府帮扶干部梁兴江说:“培训一名技能型人才,不仅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还能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临泽县职业教育坚持“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紧盯“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发展目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做强农学、工业、旅游服务三类产业链上的专业,打造“拳头”专业,精准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县”建设的能力。深化“资源共享、专业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努力为临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辟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招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安排实习实训、优先推荐就业。依托西部创客大学临泽分校和国家开放大学临泽县学习中心,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两后生”教育培训、电商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努力提高贫困人员就业竞争力,拓宽收入渠道。

“教育脱贫攻坚不是阶段性的,要保持久久为功的恒心,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增强紧迫感,稳扎稳打、持续用力,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长效机制,切实让‘义务教育有保障’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接受公平、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教育。”单兴银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