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
1.布置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将经过与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数学日记。例如,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道实践题: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面积。当时没有测量工具,学生一筹莫展。笔者进行启发:就用直尺或三角板,怎样快速又比较准确地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呢?一会儿功夫,就有学生说出了好几种方法。笔者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学生经过一番思索,终于想出了最合理的方法:先量出一块地砖的长度,再数出有几块地砖就可以知道长和宽了。最后,笔者鼓励学生把感受与想法记录下来,形成数学日记。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路程问题”后,笔者和班主任沟通后决定、周末组织学生野炊。活动前,笔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以及预算经费。出发前,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方法获得学校到野炊目的地——A处的距离。坐上车后,要求学生记录路上所用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由于规定下午3点到校,那么计划的三个活动该如何安排,什么时候回校等。学生兴趣很浓,自然写出了高质量的数学日记。
3.课内向课外延伸。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与大人的交谈等),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学了“大数的认识”以后,学生很想知道比亿更大的数是什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写成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自主整理单元知识,初步建构知识体系。教学中,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学生理一理知识,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比如,学了“整数的认识”后,有学生这样写:整数不就是1、2、3、4吗?有什么好学的,可是学了“整数的认识”,我才知道还有“万”“亿”等很大很大的数。我还有问题,那就是千亿位后面是什么位?通过撰写数学日记,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
2.剖析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理解,比教师灌输或通过题海战术强加的记忆效果更好。最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这样写:今天看了农夫分牛的故事,先给太太总数的一半加半头,接着给大儿子剩下一半加半头,再给二儿子剩下一半加半头,最后给小女儿剩下一半加半头。家人没杀死一头牛,又遵照遗嘱分完了牛。如何分呢?此刻,我想起了老师的话:有些题目看上去很难,但一画线段图就简单多了。于是,我画了线段图,果然答案一下就出来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质疑问难。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有些学生课堂内不能完全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但有时候又缺乏向教师请教的勇气。此时,可以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把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是普遍问题,可以在课堂再讲解一遍;如果是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则课下专门组织他们分析讨论;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则可以通过日记后的点评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
写“心语”日记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无形中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谈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实践证明,数学日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数学及教师产生了情感倾向,进而产生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日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解决了学生压抑的心理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数学日记中,学生会记下教师哪一段话最有趣、哪一种方法最好、哪一个问题教师没讲清、哪一堂课枯燥乏味,或者某个问题还有哪种新的解法等。从这些信息中,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失败。通过及时总结,据此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