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 瓜州县第二中学
文本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体现人文性、情感美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并把个体感悟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让情感美充分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选取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文中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夫妻二人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卖了,买了自以为是对方最有价值的东西,结果恰恰相反,是对方最没用的东西。这表面上看来是“愚蠢”的,而作者在文末特意强调说,恰恰是“最聪明”的。欧·亨利的作品告诉我们,对于人而言有两种价值:一种是有用的、实惠的,在美学理论上叫作实用价值。没有了实用价值的东西,却是情感的载体;还有另外一种价值就是情感价值。夫妻二人的礼物看似无用,却充分彰显了深厚、圣洁、真挚、无私的爱情,这是比实用价值更高的价值。小说让我们体悟到了情感价值的特点,它可以超越实用功利。分析文本中情感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矛盾,它们的反差越大,越能突出情感的价值。反之,物质方面满足了,功利性实现了,会冲淡对情感的关注,削弱甚至淹没情感的动人价值。
小说《百合花》中描写了一次战斗中的一个普通小故事,抒发军民骨肉情。以小通讯员、新媳妇两个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小人物为主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体现人性的美丽。小通讯员为救伤员而牺牲后,新媳妇一扫先前“忸怩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拭着身子”,“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些无声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新媳妇的个人感情,为崇高的事业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迸发出耀眼的人性美的光华。而且文中以绣满百合花的被子贯穿始终,这是作者有意用白色的百合花意象,暗含了祭奠的意义。文中小通讯员、新媳妇的灵魂都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正如作者本人说,“它实实在在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这里“爱情”是对战争年代美好人性的爱,也包括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的爱。这样既写出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深,又写出革命战争时期人性与人情的纯洁美好,还表达了对战争中死亡年轻美好生命的哀悼。
张洁的散文《拣麦穗》,文中的小女孩也学着大姑娘们,拣麦穗,换钱,做嫁衣,甚至“大言不惭”地说要嫁给买糖老汉。老汉将错就错,安慰、答应孩子。老汉明知是逗人发笑的童言,但真心疼爱女孩。老汉也不是纯粹的玩笑,而是每逢过村都要送点小礼物。二者形成错位,幅度越大,越体现出小人物的人情美。因为老汉、女孩都不讲实用功利,超越功利的纯洁、动人的情感,从一老一小心里出发,互相感染,双方都进入美好的诗意境界。尽管流年似水,儿时回忆却清晰如昨天,童心无邪,童言无忌。作品把人在实用功利活动中遗失的东西,从情绪记忆中找回来。作者不用直接抒情,而用简洁的对话和叙事蕴涵着情感。在文学想象中,情感可以从实用功利中获得解脱,让心灵深处的情感获得自由。这种小人物之间朴素美好、妙趣横生的交往,可贵、感人至深,是人世间的温暖。
非情节性小说《悔的边缘》,作者刘心武在文中以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心理斗争来彰显人性美。老年人好心帮年轻人带路,年轻人却偷走老年人的钱包,年轻人摆脱了老人后,在“悔的边缘徘徊”。他曾经想还钱包给热心的老人,但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社会上人与人充满了敌意和恶意,像老年人这样的善意还太少。而老年人发现钱包被盗以后,也曾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也怀疑助人为乐的正当性,但最后觉得自己以十二分的善意待人,没有错,以往所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今后要继续以助人为乐“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一帮一偷,本是善恶泾渭分明,但文中一老一少的美与丑的塑造,并不是黑白分明,而是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明他们都在“悔的边缘徘徊”。这样的内心剖析使人物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实有感染力。“老年人依然行善,年轻人尚需等待”,人性的美,人情的美,能改变假、恶、丑,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情感力量吗?
语文学科不仅要对学生的智慧发生作用,而且要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发生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陶冶学生的情操,砥砺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尤其注重文本人性美的解读,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作家的态度和看法,受到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及艺术修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