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柴如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标准;说话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68—01
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入学前已具备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目的是要让他们的说话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重视课堂发言,训练学生说话
每堂阅读课总少不了让学生发言,而学生发言也是一种特殊的说话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将教材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口头回答。发言时,学生的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晰,要注意语速和条理,避免断断续续的现象。对于学生发言中的语病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在指导学生学习“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环环设问,层层深入,不断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巧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说话
图是直观的形象,而文是抽象的言语。教师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插图,进行说话训练。说话时,让学生注意先后顺序、重点,注意表达的准确、到位。然后对照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不懂就要问》一文时,文中插图画着孙中山壮着胆子听老师讲课,教师据此可设计如下问题:1.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什么建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2.老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3.如果你是图中其中一位同学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引导学生自由选角色说,在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模仿课文句式,训练学生说话
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模仿力强,可塑性强,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练习说话,可为其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庄稼的好朋友》一文时,教师在第一自然段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句式:__和__是__。然后设计有层次的说话练习:1.__和__是水果。2.扁豆和白菜是__。3.__和__是__。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设计说话练习:1.黄花菜是__,也是一种花。2.我们的村是__,也是__。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拓展说话范围,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语言规范,说得具体、生动。通过反复的句式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将各种各样的句式迁移运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中。
四、延续课文结尾,训练学生说话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联系全文,展开续说,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时,教师设计练习:“这时,种葫芦的人心里想:__,自言自语地说:__。”让学生说说种葫芦的人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说:“种葫芦的人心里想,小葫芦怎么都落了,他自言自語地说,气死人了。”有的学生说:“种葫芦的人心里想,我不听邻居劝告,未给叶子除虫,才得不到葫芦,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错了,我真傻。”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第二个话题: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一棵葫芦,然后让学生续说。在第一个话题的铺垫下,学生都会从种葫芦的人改正以前做法的角度去续说。
五、发表读后见解,训练学生说话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练说的机会。如,在教学《吃墨水》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兴趣?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这种说话练习,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强化学生“说”的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拓展设计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548)
编辑:孟 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