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小学数学学科评价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4-05-07

张建花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06—01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1. 学生。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参与,但同时又特别重视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数学课本上的典型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践证明,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反思,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2. 同学。在检查作业时,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口算天天练、课堂及时练等练习册,并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互相评价是学生之间不同思维的一次次碰撞,更易激发彼此交流的欲望。而伙伴间的互相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找出不足、看到差距,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乐趣体验与方法感悟,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

3. 家长。家长参与是数学学科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适时采用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作业等方式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可以选取部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分阶段让家长参与评价,或在家长会上开展作业展览等活动,让家长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口头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1. 课堂评价。可灵活采用分组评比,每组6人,依据学习主动性强弱将学生编为①—⑥号。在课堂教学中①号、②号回答问题一次加1分,③号、④号回答问题一次加2分,⑤号、⑥号回答问题一次加3分,回答问题特别精彩加5分。每组学生为了争取小组高分,便会出现①—④号帮助⑤、⑥号回答问题或展示学习过程的积极场面,而⑤号、⑥号体会到踊跃回答问题能给本组增添光彩、争得荣誉,学习自觉性、进取意识也就自然增强了。这样,转化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认知态度,营造了全班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加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

2. 作业评价。教师在日常作业考核中可以把基本评价“优”“良”“中”进行量化,即得“优+”一次加3分、“优”一次加2.5分、“优-”一次加2分、“良+”一次加1.5分、“良”一次加1分、“良-”一次加0.5分、得“中”不加分。每周五将课堂评价分数与作业评价分数由组内统计汇总记入总的评价表中,然后评出“班级之星组”,奖一颗红星贴在本组展示板上。学期末哪一組红星得的多,那一组将得到学校为“优秀组”颁发的奖状。再根据个人得分统计,由学校在①、②号学生中选出得分高的评为“出彩之星”,在③、④号学生中选出“合作之星”,在⑤、⑥号学生中选出“奋进之星”。

3. 日常评价。在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生身上不缺少优点,缺少的是教师发现优点的眼光。除回答问题、作业评价以外,还可根据文体活动、好人好事等其他方面各组每周评出“友爱之星”“环保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汇集个人优秀,融合小组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小组终将会变成优秀的小组。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相对全面了解,掌握作业完成准确率情况、作业书写工整状况及针对部分数学学习能力欠缺学生的能力提升及学习习惯培养等细微方面的重要评价。为了督促、提醒个别学习懒惰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小组长及课代表一起制订灵活可操作性强的“扣作业星制”,进行警示评价,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在荫芽状态进行解决。

2. 阶段性评价。当学生得到的作业星累计一定数量时,自己在课外时间就可以找本小组组长进行统计,每周五上午再交给数学科代表累计,教师从课代表的累计表中获取全班学生得“作业星”的信息,并在每周五放学前在全班进行表扬并发放“作业星”喜报。 这样,学生为了能多得到“作业星喜报”,多得“作业星”,每次写完作业总会主动反复检查,期待得到教师赞誉的评价。

3.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整个学期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一学期结束时,教师针对日常评价结果组织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填写申报表,汇报学校,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公布表现优秀学生的名单,并进行表彰奖励,以树立典型,进而带动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编辑:谢颖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