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实效性

时间:2024-05-07

马化佩 王化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意识;时间;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5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做好课前预习是关键。又该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实效性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意识,使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合理选择和把握预习时间

课前预习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则需要把握预习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可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会较为深刻。如果新课内容难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预习时间;难度小,则少花一些预习时间。学生在预习时,还要确定重难点,对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可少花费些预习时间;对难度较大、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等进行学习;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标记,并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内容,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三、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1.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必须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让学生预习生字词,注重识字和写字,对词语理解的要求不能太高,学生只要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其二,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三,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把握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其四,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观点及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看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1)朗读和阅读。“读”在预习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而且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教师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在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发现问题。(2)勾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把好词好句勾画出来,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并积累。(3)摘抄。就是把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借鉴的词句摘抄下来。(4)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对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进行勾画,并写出批注。(5)拓展。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预习,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交流做好准备。(6)问疑。在预习中,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而很多学生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再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为此,首先,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结合文章的标题提问题,根据课后题提问题,结合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最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注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四、做好评价和反馈

1.精心设计预习内容。预习题的难度要适中,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所裨益,且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2.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督促。为了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效要随时予以关注,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并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询问,督促其有效完成;同时,还要经常向學生讲述预习的重要性。

3.重视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编辑:孟 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