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全息阅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4-05-07

张晓兰

【关键词】 小学语文;全息阅读;内容;互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5—0057—01

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下,“全息阅读”就成了综合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所谓“全息阅读”,主要是指文章中每一部分内容都包含着完整的文章信息。因此,使用全息思维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說的“全息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掌握文字的全息性,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丰富全息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就是教师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语文思想,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甚至会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或倦怠感,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正确选择全息阅读教材,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语文感知能力的综合提升。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丰富学生全息阅读内容,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各种经典名著或有趣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既能保证阅读活动全面开展,又能保证全息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知识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全息阅读习惯,加强学生对语文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以自身兴趣与爱好作为选择书籍的依据,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寻找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符的书籍。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读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为全息阅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二、重视阅读教学互动,提高信息理解能力

全息阅读教学对文本、学生以及教师三者的互动较为重视,只有加强三者之间的互动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充分了解,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1.情境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性,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达到目的。创设学习情境,主要就是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理解文本。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他们所拥有的仅是生活经验,缺乏足够的文学内涵及社会经验,因此在面对文本中的抽象性知识与情感体验时,经常会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提问。全息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其认为构建或生成信息资源的主要是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一理念,不能只是为了增加师生互动而提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某某同学?此类问题既没有实际意义,还会消耗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全息阅读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必要具备实际意义,对学生有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3.尊重学生观点。小学生的想法天真,思想单纯,对客观世界与文本有最直接的看法。小学生阅读文本时,虽然没有相关社会经验,却能直指文本最为核心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小学生的看法或观点,虽然小学生的观点不太成熟,但也有其独特含义,甚至会存在一定的哲理性,以此应该尊重学生提出的看法或观点。

三、注重开展课下实践,引导学生全息阅读

全息阅读教学不仅重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还重视学生课下的实践。学生通过课下实践,如仿写或编写文章等,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掌握。如,学习课文《走进大自然》之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细致、形象地描绘大自然的精彩。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郊外,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息阅读。

全息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全息阅读的教学实效。全息阅读教学不仅重视阅读内容及课堂互动,还重视学生课下实践,以此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与时俱进。

编辑:马德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