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4-05-07

石苍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理念;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62—01

伴随着国家部编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教材在创新,考试在创新,评价模式在创新,倘若课堂教学不能创新,一成不变,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需求的,也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创新的出发点或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不容忽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诸如此类问题,往往置教师于困惑之中,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创新方面的探究与尝试,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理念必须要创新

创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它是基于传统教育之上的一种科学性、合理性的取舍。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创新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彰显教育主体观、价值观、大局观。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知识渗透,尤其是阅读的积累与作文创作,已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学生未来成长的必备要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树立学生阅读意识和写作意识的观念,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不断训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提到了“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这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开始的学习”,是“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是“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当今时代下的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下,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无异于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身为教育者,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二、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

首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有利于满足學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形成。

其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学目标可分为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主要目标和辐射目标。在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盯着显性目标、直接目标来看,因学科特点不同,有些学科的目标教学会渗透在活动中去,难以单列出来。比如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显性目标),而且是学生训练读、悟的能力(隐性目标),再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隐性目标)。还有很多的理科课堂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很少直接表现出来,它可能渗透到某个环节中去,所以我们不能武断,说其缺少这一教学目标。

最后,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我们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整体全面的,是丰富多样的,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教学容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将各个教学目标合理整合,尽可能地做到一个教学环节糅合多个教学目标。承担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交流”终极评委的张玉新教授,曾展示过一篇参加国家级竞选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多达二十几个,当场就对其予以否定。

三、课堂教学策略必须要创新

兵法讲求策略,可以以少胜多,课堂教学创新也要讲求策略,运用正确,省时省力,否则师生身心皆疲,效果很差。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因素,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于文本内容,可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话剧,也可以借助学校的文娱活动,进行情景对话创作表演。同时,也可以借助某一个细节,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譬如,学习鲁迅《故乡》一文时,让学生想象“我”离开鲁镇的那天晚上,坐在船篷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尊重知识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

总之,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改变的,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发现不足,逐渐打造趋于完美的创新模式,带领课堂向纵深发展。

编辑:马德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