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4-05-07

罗一芳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读;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65—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部编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更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倡议。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读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基地。但现在的课堂,学生仍然被教着、学习着,课堂仍然以教师的讲为主。本文将着眼于自读课文的阅读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正确定位,保证时间

有很多教师认为“自读课”是學生自己阅读,何必劳神费力;还有的教师将自读课简化成读一遍解决字词就完事。这就出现了一种“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将自读课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失去了自读课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使自读课教学达到编者的意图呢?首先,必须要让自读课姓“自”。“只有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调动自己的经验激起全部参与意识、独立意识的时候,这种学习才会有效。”自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的重要实践园地,如果学生在讲读课教学中掌握了分析、理解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那么在自读实践中就应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是有效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自读课上自主学习的训练,不能包办代替。其次,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最好让学生默读,让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知和汲取的阅读力量。教师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最大限度放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

二、明确目标,读思结合

自读课绝对不是学生自由阅读,自读课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这一过程需要严谨的教学流程,掌控正确的教学环节,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完成。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做,不是任学生没有规矩地做,这样才能保证自读课的质量。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思维和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课文中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读过、悟过之后,思维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所产生的灵感较多,想法也会很多,教师适时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尽情完成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突出重点,适度延伸

自读课不能粗浅地阅读文本,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或句子进行剖析,使自读课既有深度,又能抓住重点。如《土地的誓言》是一篇自读课文,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难于理解作者的激情与执着。为此,笔者把精讲写作背景作为本课的重点,并依据清晰的脉络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隐含作者激情的几句话反复吟读,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快学生就了然于胸,完成了本课的自读作业。

虽然是自读课,但拓展延伸也不能少。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大部分是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及现实生活实际谈看法,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面对生活,体现教师育人这一职责。这样既抓住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但无论是知识上的延伸还是思想上的延伸,都必须适度,不能舍本逐末,失去自读课的意义。

“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以上自读课的阅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就会总结出若干适合自己或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肯定大有裨益。

编辑:马德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