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段晓红
【关键词】 数学教学;“图形与几何”;入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113—01
一、入门教学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那么这一部分知识就会变得枯燥乏味,降低吸引力,从而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信心。因此,在“图形与几何”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初学几何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起初三四节几何课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笔者是这样做的:有意通过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感受及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量、画、拼、折,最后进行比较,以达到变抽象为直观的目的,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概念教学突出一个“清”字
几何概念的掌握是学好初中几何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几何概念是对几何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的首要前提。概念明了,才能准确地进行推理和计算。要掌握概念,首先要准确理解概念。所以,在学习几何概念时,笔者尽量突出一个“清”字。一个几何概念一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对概念进行分解,把内容复杂的整体分成若干容易理解的小部分,然后由易到难进行讲解,这对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具有很大帮助。
如,教学“两点间的距离”这一概念时,笔者先提出:“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和“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这两句话是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后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理解掌握“距离”一词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掌握“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时要准确,要强调“不是线段,而是线段的长度”。然后再总结归纳出“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通过这样分析归纳,多数学生能够把概念正确地记下来,并为以后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证明教学突出一个“悟”字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去充分领悟数学的魅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有所感悟,并且在具體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如,在学习“线段的中点”这一概念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折纸和度量的方法找中点,然后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条件和结论,以及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尝试书写论证计算过程。由于学生全过程参与,思维在不断观察中提炼,寓教于乐,“悟”在其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几何证明的一步推理训练便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利用三角函数测高”这一节课,它是应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物体的高度或者路线的长度的内容,本是枯燥无味并且难度大的内容。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自感自悟,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协同参与,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了知识,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体验、感受中产生顿悟。
在几何证明计算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搭建自主、自悟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寻找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但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几何推理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充分感悟和领会,让他们在领悟中探究,在领悟中体会,“悟”出规律、道理和思考的方法。
综上所述,兴趣是“图形与几何”入门教学的先导。在入门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推理方法,得出一些规律,从而顺利跨过平面几何的入门关,为学好几何知识打好良好的基础。
编辑:谢颖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