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7

江娜 崔云琴

【关键词】 班班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15—01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讨论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促进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具有重要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摩优秀示范课例以及对交流研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探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的思维。一是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以及各级各类网络教学资源,但是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缺乏甄别、筛选、设计的思维以及恰当使用的能力;二是受到学科类别的限制,个别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三是在具体备课中,教师们缺乏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具体切入点的能力。这些问题折射出一个深层次问题,那就是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设计思维,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机械使用、盲目使用、不會使用的现象。

2. 缺乏可借鉴学习的课例资源及方法。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最为缺乏的就是具体可借鉴学习的课例及方法。我们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通过省级名师的示范课和经验分享、骨干教师的研讨课和交流探讨,为教师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经验,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调研中,不少老师提出,希望多举办多开展示范课活动,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此类展示课。

3. 缺乏可借鉴推广使用的有效模式。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涉及到教育管理、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教学研究层面来看,此类交流研讨活动,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和方法模式。从教育管理的层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教学方法层面来看,我们的研究活动还在探索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1.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设计思维。华南师范大学尹睿教授在《设计思维: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增长点》一文中指出,关于教师设计思维的发展有多种形式:可以建立一门专门的课程,将“设计思维”的概念与技能作为课程主题传授给教师;也可以采用类似认知学徒制的工作室策略( Studio- based Strategies),让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一起工作,通过观察和反思来发展设计思维。但是,如何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和21世纪技能相融合,是数字时代教师发展设计思维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有研究者提倡通过项目设计的方式,将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变革教学的方法融入某一类型的课程或主题教学设计中,以解决特定情境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师面向21世纪学习的创新设计能力。

2. 探索积累形成可供借鉴学习的课例资源及方法。在课例资源的选择上,一是充分利用既基本涵盖中小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内容,又具有很高学习使用价值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资源。二是建立校本资源库,汇聚区域内的优质教学资源,供教师们选择使用。三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上,建议由省级层面筛选一些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的著作推荐给广大教师学习使用。

3.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一是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带路的方法,继续在实验的相关学校组织开展观摩展示、交流研讨活动。二是以实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优秀教师等为主体,共同打造名师工作室,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三是组成专家团队,遴选一些在全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走在前列的优秀教师,把专家团队好的经验模式快速传播、辐射下去。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面深度融合,需要我们总结交流研讨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通过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班班通环境下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GS[2018]GHBZ131)

编辑:陈富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