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文言文学习瓶颈问题的解决策略

时间:2024-05-07

毛宏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24—01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文言文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鉴赏能力和汉语言文学素养。在当下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环境下,高中学生学好文言文尤为重要。但是,高中生的文言文板块学习一直是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笔者就此深入调查实践,撰文与大家交流。

一、文言文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

1.忽视积累,文言常识掌握不够。语文学习本应重视积累,由于学生对基本字词等文言文常识掌握不够,造成理解困难,学习文言文时力不从心,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失去兴趣。比如重点实词和虚词掌握太少,在理解课文时,做不到逐字逐句落实,而是根据课文注解了解大意,没有做到“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更谈不上翻译的“信、雅、达”标准。本来一篇气韵灵动的古文,被肢解成了枯燥无味的语言,结果是教师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越来越没有趣味。

2.重言轻文,审美教育功能弱化。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不良倾向,即重视文言文字词翻译等“言”的因素,而对“文”视而不见。只注重字面意思的疏通,侧重知识考查,把背诵和翻译作为第一要务来学习文言文,致使学生认为只要能准确流畅地把文言文翻译出来就算掌握了这篇课文,久而久之,导致文言文学习变成了机械的翻译、琐碎的字词积累,从而陷入了“重言轻文”“舍本逐末”的学习误区。

3.漠视诵读,难以正确判断句读。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地诵读文本,进而明确节奏,正确停顿,熟读成诵,是积淀文言文语感的有效途径。可是很多学生漠视诵读的作用,心浮气躁,口不能张,声不能出,不能按照文意和语法正确断句,读不出文章意蕴,导致把文言文学习直接当成负担,失去兴趣。

二、改进学习文言文的策略

1.激发兴趣,为持久学习注入“兴奋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结合不同文章特质,采用不同办法,用巧设导语、影视激趣、人物综述、史海钩沉、作品考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目的。

2.重视诵读,为培养文言语感注入“催化剂”。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中学课文选取的文言文大都讲究语言的音律美,具有一定的格式和韵律,特别适合朗读。教师要亲自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按照“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领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的“四段式”诵读模式进行教学。诵读能力培养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组与组竞读、生与生比读、前后接力读、分角色对话读等多种方式,读中悟,悟中读,使“读”有方向,“诵”出美感。

3.强化指导,为掌握文言常识注入“助燃剂”。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利用好课堂笔记本、纠错本和各种文言常识整理资料,强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重言轻文”的认识误区,不仅要教好“言”,还要教好“文”,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文言常识的含义及应用规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使学生遇见陌生文本能迅速、准确地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遇到具体的句子,能敏感地判断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及被动句等特殊句式,为文言学习添加必要的“助燃剂”。

4.注重迁移,为提高鉴赏水平注入“强化剂”。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迁移,灵活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坚持“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学《兰亭集序》时可介绍魏晋文人轶事,谈魏晋风度及文人之清谈之风和对生死的看法,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就可明白为什么此文的情感由樂到悲,但又不是传统文人那种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

5.强化美育,为提高文言审美能力注入“净化剂”。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抓好字、词、句等基本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在品味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情,想象文中景,领悟文中道,感受文中雅,这样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编辑:马德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