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道术相济 知行合一

时间:2024-05-07

郭剑

【关键词】 音乐教学;术因道立;方法论;实践论;道由术显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40—01

一、理念论——术因道立

首次提出音乐教育新体系概念的高建进教授主张改变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内容。他指出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与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不同的是,新体系倡导 “新双基”——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新体系教学法注重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这些都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

著名教育家李烈校长曾经说过“术因道立”,也就是说任何方法的形成都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和指导。站在“道”的层面认识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透过问题的解决找出科学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具备举一反三的“术”之教育能力,正是音乐教育新体系所追求的“道”。那么,在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道”,认真研学新体系的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以此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贯彻“理念论”。

二、方法论——道由术显

新体系的三大教学工具是体态律动、歌唱体验、即兴创作,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操作的方法。

以体态律动为例,音乐教育新体系强调以感性音乐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增强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协调,这是培养学生联觉反应的最佳渠道。在我们当下的音乐课教学中,合理地把体态律动、节奏教学课设计在课例教案中,能让课堂更加精彩绝伦,让学生对学习音乐更加兴趣盎然。例如在欣赏教学《口哨与小狗》中,通过拍手、打响指、按节奏模仿小狗的叫声、听音乐随节奏做出原地踏步、并步行进等身势动作,让学生感受、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律动的方法,让音乐课堂在欢快互动的氛围中富于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这便是“术”,即方法论。任何科学合理的理念都需要方法的检验,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道由术显”。

三、实践论——术合于道

在笔者近一年的课堂实践和与同行的不断交流中,有这样一种感悟:分年段使用新体系的三大工具更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尤其是在教学法的实验阶段,想要与现用教材有效结合起来,那么“术合于道”无疑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

现在城关区小学使用的是湘艺版教材,教材的不同也让新体系的实验遇到麻烦。目前每周2节的音乐课本来就不够扎实开展音乐课教学用,如果再加入新体系的内容,势必挤占现有课时。一方面导致课时完成敷衍,教学质量打折扣,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所学所用两张皮,方法和实际使用不相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新体系内容,将教学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低年段:以节拍概念的训练为主,在恒拍与节奏拍上下功夫,让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恒拍概念。(依托奥尔夫节奏乐器)中年段:在音准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能熟练唱出音阶,三度和声。(依托科尔文手势音阶进行训练)高年段:针对高年级孩子不爱动或羞于表演等学习特征,加强体态律动的训练,利用身体打击乐的训练,让学生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依托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在不做大幅度动作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到动感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音乐活动、律动要素感受、联觉互动、分层体验等环节学习掌握恒拍、旋律、音程、和声等诸多音乐要素,最终达到新体系音乐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说,“术合于道”的实践论才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的王道。

四、经验论——道术相济

无论是“术因道立”“道由术显”还是“术合于道”,都应“持经达变”,方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特点,同时让“术”更好地为“道”服务,“道”更准确地指导“术”的使用,道术相济方能达到知行合一。

新体系追求的是整体提高国民艺术素养的“大道”,而我们作为“术”的执行者,所能做的就是在教学设计伊始熟知学情;在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时,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根本,让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每节课都把目光紧紧锁定学生在本课中收获多少,是否对音乐产生兴趣、是否在音乐活动中萌发情感、享受音乐,这才是音乐教育新体系与当前课堂教学“道术相济”的最佳体现。

编辑:王金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