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建霞
【关键词】 园本文化;红土;泥塑;意义;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43—01
园本文化是一所幼儿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构成幼儿园生存的基础,是幼儿园发展的灵魂,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本课题通过对红土泥塑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梳理出有利于开展幼儿园泥塑活动的途径和模式,找到园本特色红土泥塑与园本文化的融合并进行创新的切入点,长时间形成具有文化特性的幼儿园特色,积淀幼儿园的文化底蕴,推动园本文化向内涵发展,最终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红土泥塑与园本文化融合的意义
幼儿园进行红土泥塑活动不仅是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愛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也是融入和发展园本文化,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幼儿的成长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园一直在探索以红土泥塑为载体的园本特色教育,在特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展了多期“亲子红土泥塑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了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显然,这种将红土泥塑与园本文化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既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途径,又是对传统幼儿园课程的突破和创新,更是培养和引导我园幼儿教师创新教学的关键,有利于幼儿早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利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全面促进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艺术素养
泥塑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美术活动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尝试利用泥塑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如我园离赤金红山寺盛产红土的地方不远,充分利用红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泥塑活动,并发动家长一起挖红土,一起和泥。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幼儿亲手泥塑各种各样喜欢的东西,坚持上下学期一次的“亲子泥塑活动”,有计划地从小班到大班,由简到难,培养幼儿揉、捏、搓、团、组合等基本技能,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和谐的美感以及对泥塑的兴趣、欣赏能力。
三、结合实践融入园本文化,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土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它深受幼儿的喜爱,这一切都是因为土和幼儿自然的天性是相似的,和幼儿的性情一样的天真、纯朴、自然。一团团泥巴在幼儿手里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一种创作方式。幼儿尽情发挥,通过观察、想象创造出他们心中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培养了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情怀和能力,塑造了积极乐观、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根据园本特色文化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给幼儿有计划地创造红土泥塑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比如,根据节日让幼儿用红土泥塑造出一个代表传统节日的东西。如,春节的灯笼、鞭炮;端午节的粽子、荷包;中秋节的月饼、月亮等等。再如一学期一次的班级亲子泥塑,提前定好班级主题,让家长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然后一起制作。南瓜、坦克、鞋子、花瓶、房子、罐子等等,几乎所有的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幼儿手里都变成了宝贝,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创新,亲子共创,其乐融融。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让每一个幼儿的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四、通过创新红土泥塑教学形式,培养幼儿对泥塑的浓厚兴趣
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活泼、好动、好玩,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东西总想碰一碰,摸一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激发幼儿对泥塑的浓厚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幼儿观看泥塑的视频、图片,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事例、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幼儿讲泥塑的历史文化,让幼儿了解简单的泥塑历史和文化,了解泥塑对传统文化的意义。再如,可以结合红土泥塑教学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捏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自由的泥塑活动对于幼儿的天性是一种激发,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红土泥塑的兴趣。
编辑:王金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