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4-05-07

蒲玉贞

【关键词】 校园欺凌;平安校园;危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26—01

校园本是文明的殿堂,是教育人成才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预防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任务已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分析校園欺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一些依据。

一、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

1.失眠。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2.心理失常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受害者缺乏自信,自尊降低。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4.影响正常学习。欺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

5.严重行为问题,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

6.欺凌者的人身自由有可能受到限制。如果其欺凌行为触犯法律,将受到法律的处罚,如受到拘役或服刑。

7.金钱受到损失。欺凌者若是故意伤害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要判处罚金。

8.名誉受到损害。若欺凌者受到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案底将留存公安系统,在全国任何一台接入公安专网的计算机都能查到,这样必然对升学、工作及从事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1.学校方面。当前教育体制和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要原因。用制度和规则约束学生,用成绩和分数评价学生的现状使学生和教师均面临巨大的压力,以致于情绪紧张,容易诱发校园欺凌事件。部分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在教育的内容上有所偏失,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法制教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2.家庭方面。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大。专制、溺爱、放任、强迫等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极易使子女变得自暴自弃、放荡不羁,形成攻击性人格。另外,父母本身行为失范的,子女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不知不觉中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

3.社会方面。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广大学生盲目模仿不良书刊、影视作品、游戏中所渲染的暴力手段,在其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日益增多的挑衅性。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也是将学生引上暴力犯罪歧途的重要诱因。目前各学校附近的游戏机室、网吧等,让不少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4.主体自身方面。道德观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一方面使少数学生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违法犯罪尚不自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学生大多乖乖就范,不懂得寻求保护自己的途径。这种无知,无疑给了诸多校园施暴者以可乘之机,以致其一再恣意妄为。

三、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

1.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应该多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孩子心灵的健康,还一片净土给他们尤为重要。一是从硬环境上下功夫,清理校园周围文化娱乐场所,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全民素质。三是大众媒体应多传播正能量,尽量降低恶性事件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2.学校层面。学校需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只重视成绩、升学率,要将品德、行为、心理教育高度重视起来。一要提升教师素质,杜绝教师暴力行为,重视榜样的力量,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定期举行普法、学法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让学生学会依法、用法,以保护自己不收伤害。三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活动,确保学生心态健康,少走弯路。

3.家庭层面。作为家长,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善于学习,提升自己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现如今的孩子所出生的年代和生活的环境和上一代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所以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善于和孩子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苦衷,促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遇到事情冷静、理智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大打出手,酿成苦果。

4.个人层面。从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要有法律意识,明白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受害者是受法律保护的;其次,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危险,临危不惧、头脑冷静、学会自我保护;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最后,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要做到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编辑:蔡扬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