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发展的加速度

时间:2024-05-07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8%,少数民族教育是甘肃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 ,提高劳动者素质 ,尽快使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少数民族教育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方针,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 ,甘肃省的民族教育事业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从政策设计、经费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力度,促进民族各类教育跨越发展,加快缩小与全省教育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民族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变迁和跨越 ,进入了民族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教育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省民族地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与能力显著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甘肃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基础更是薄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很多偏远牧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些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的帐篷学校和马背学校都是那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学生入学率很低。

进入新世纪,随着“两基”攻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面改薄项目的落实,甘肃省民族教育发展逐步迈入了快车道,通过着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2011年,甘肃省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1-2017年我省民族地区共下达幼儿园项目682所、资金6.04亿元, 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基本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改变了以往无园可入,园少难入,园远不入的历史现状。

忆往昔,岁月峥嵘,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督导检查,切实推进民族地区“两基”工作,确定全省民族地区从1986年起,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用25年左右的时间,到201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989年,临夏市率先基本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03年,积石山县、东乡县和玛曲县3县基本实现普初,至此,民族地区全部实现了普初,甘肃省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任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6.43%,女童入学率95.28%;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升学率46.4%,其中女童升学率41.2%。从此,民族地区步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阶段。

2004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靖县实现“两基”。天祝县“两基”目标的实现标志着甘肃省藏区“普九”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从这一时间起,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了倍速发展。从两基攻坚到均衡发展,甘肃省借助“全面改薄”东风,将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截至目前,已有10个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民族县总数的47.62%。

在义务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不断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到2016年,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7%,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省出台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在具备条件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设置了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累计招生800余人,省财政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扩大了民族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实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紧密对接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助推藏区脱贫致富,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要求,2015-2017年培养藏区“9+3”中职学生321人、296人和268人,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

在高等教育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甘南州1978年只有2000多人參加普通高考,2017年增加到6704人;高考录取人数从1978年76人,增加到2017年的6178人;高考录取率从1978年2.6%,提高到2017年的92.14%。40年的艰辛努力,40年的普初、普九、“两基”到均衡发展之路,决定了甘南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高校科研项目、本专科招生计划等方面向民族院校倾斜,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发展,努力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智力支撑。

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师资队伍,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民族区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据统计,1990年,我省民族地区小学专任教师13,09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952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44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99人。2000年,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学专任教师14,93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27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60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07人。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甘肃省改革省内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制度,实行定向招生,举办民族办、预科办、民族地区专升本师资班,使民族地区的师范类学生能进得来、学得好、回得去,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通过开办教师培训班,选送民族地区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参加学历达标进修等渠道,逐步解决部分教师学历低和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对等协作培养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的实施以及有计划地送教下乡等办法,不断加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教师队伍从量到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4年,甘肃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把發展民族教育作为全省科教兴省的重点来抓,明确“采取倾斜政策,制定有效措施,扶持发展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同年,甘肃省教育厅制定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的特殊措施,并逐项落实。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是创造条件,支持合作市第一中学建设,从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到合作市第一中学支教,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通过成人招生考试定向培养渠道,帮助解决甘南高中教师学历提高问题。三是根据甘南的实际需求扩大对等招生规模,加大高中“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四是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用三种模式覆盖甘南全州,帮助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管理人员素质。五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新的扩散项目对甘南州全部覆盖,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009年,首批招聘的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近九成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这充分证明,保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要在教师准入制度和机制上作出创新和改革。在国家和省上多项政策推动下,我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教人数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从教,为民族地区补充了大批师资,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2016年,临夏州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民生实事项目基层中小学考录、幼儿园教师招聘和州自主招聘等渠道,累计招聘教师4396名,有效缓解了教师短缺的问题。启动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投资1000万元新建临夏州教师培训中心,先后通过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美丽园丁”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校长3.7万人次,实现了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全省共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收民族地区17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全国重点高校进行培养深造;通过全国“八协”对等招生协作机制,每年与内蒙、新疆、河北、吉林对等培养70名双语学生;通过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累计为民族地区培养180名高素质师资;通过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累计为民族地区培养200名高层次师资;通过国家“特岗计划”为民族地区补充师资8400名;通过省政府民生实施项目为民族地区补充师资4600名;通过“三区支教”计划,从省内相对发达地区每年选派300名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每年选派40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顶岗支教实习通过大学生实习顶岗支教,不断壮大双语教师队伍,有效的解决了双语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该计划实施后,仅甘南州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1163名。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463万元、班主任岗位补助资金1111万元,并投入8678万元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054套。截至2017年,甘南州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8%、99.81%和87.84%。而全省民族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4%、96.20%和83.88%。

编辑:蔡扬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