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小娟
【关键词】 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框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085—01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医生”, 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现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 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传统的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 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但是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割裂, 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脱节以及教学内容的重复。因此, 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研究成为了当下各级职业教育的热点之一。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突出综合课程建设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 重新梳理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成适应于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 形成以核心专业课程为中心,以专业技能拓展课程为辐射的新体系。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课程体系改革要在充分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出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项目构建的理论框架。
二、形成“岗位主导、项目带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求主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带动教学的实施,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职业岗位能力,从而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将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校企合作共建“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纽带,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岗位主导设置课程,项目载体重构课程,任务驱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企业典型项目为抓手,搭建课程平台,重构课程内容,主导课程实施;以劳动与人力资源部汽车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汽车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出课程内容,把职业核心能力分解为技能和知识目标,依据已确定的技能和知识目标,按其性质、功能以及内容和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初步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组成。
四、优选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优选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将学生未来面临的工作系统内容和要求切实体现到课程中,变原来的“理论+实践”课程模式为“理实一体”课程模式。拓宽和加大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比重和实践环节,增强对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形成系列教材,并根据核心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造和创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和实训中心,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的“学科本位”模式,确立岗位职业能力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汽车技能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过程的参照系,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实施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考核,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依据考核标准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考核,促进学生有兴趣有目标地主动学习。
編辑:郭裕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