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邹杰 米文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吟诵;韵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01—01
吟诵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学习方法。最早的诗歌就产生于人们口头的吟唱,可见诗歌是从口头吟唱起源的,又由口头吟诵而为人们所熟悉、传诵,最终流传千古!而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当将这种“吟誦”之法发扬光大,引领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一、 吟诵,从“正音辨形”开始
在古诗的学习中,小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识字关。小学生的识字量很有限,而古诗中有很多生字词,这就造成了诵读障碍。所以学习中,首先,教师应讲解生字或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使学生能自己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全诗,为接下来的自主反复吟诵奠定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含义。古诗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因此,理解生词的含义会帮助学生基本疏通诗句的大意,为学生下一步在反复吟诵中通晓全诗大意奠定基础。
二、吟诵,在熟能生巧中实践
诵读强调实践性,注重读的过程,遍数多是其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维度出发,强调古诗的启蒙教育应突出实践性,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模拟、尝试诵读方法的不同变化,再积累诵读的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每天早读时间,学生在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语文课前,学生齐读;班会前,学生齐诵古诗;回家后,学生给家长诵读本周学习的古诗两遍。通过见缝插针式的诵读,学生都能做到读通、读顺古诗。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学生可以熟读成诵,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教师再及时加入引导、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诵读更规范,从教师的鼓励中汲取坚持诵读的力量,营造出浓郁的古诗学习氛围,使古诗的吟诵之风吹遍校内外。
三、音乐,让“吟诵”更灵动
音乐性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古诗中的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停顿节奏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古诗吟诵的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把握吟诵古诗时的节奏、语调、声音的高低起伏等变化,使古诗的吟诵由简单的读通读顺过渡到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在实际吟诵指导中,教师要将中国古典音乐与古诗结合在一起,选取曲风、曲调、风格不同的古典名曲与不同类型的古诗相匹配,引导学生配合音乐吟诵。同时,在吟诵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指导:一是多找优秀的配乐朗读示范,让学生多听、多模仿;二是教师多做配乐诵读示范,引导学生跟随着学习;三是开展配乐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四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学生出谋划策,在家中开展配乐吟诵练习。通过多方位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配乐吟诵中体会到乐趣,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诵读成效,提高了吟诵古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想象,为“吟诵”插上翅膀
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因此,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每句诗都可能对应一幅画面。如果学生在吟诵中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感受,将会对诗歌的理解和有感情的诵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诗歌的这种画面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光凭字面理解很难具象化。因此,在吟诵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以诗句中具体的景物为依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大胆想象,努力在吟诵过程中将自己想象的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以此增加自己吟诵的情感投入,使自己在吟诵过程中不知不觉随着脑海中的画面而放慢节奏、放缓语调,读出自己体会中的古诗韵味,最终达到有感情的吟诵。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大力引导学生吟诵古诗,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学习母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必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学生的人生增添丰厚的积淀!
编辑:张慧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