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花晓燕
【关键词】 课堂提问;拓展性;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53—01
课堂提问是推进课堂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要借助提问来推进课堂教学其关键在于问题的处理。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去思考,反之则会成为干扰正常教学的不利因素。因此,在什么地方提出问题,或者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将问题表达出来,这些都是问题提出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要能启发学生去思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教师一说出口,学生立刻就能回答出来,但是此类问题大多属于判断性问题,诸如教师提出的“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学生只要在两种答案中间选择一个即可。即便回答错误了,学生只需要选择另一个答案即可,整个回答问题的过程不需要再去思考。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学生都在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课堂比较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却参与得很少,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属于低效类型的问题。当然,也要注意避免那些直接以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需要找到课文当中合适的部分读出来就可以了,整个回答过程学生也不需要独立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注意提出那些能让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提问的难度要适宜,要注意问题的拓展性与延展性
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能太难。如果太难,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入手,因怕出错,所以愿意尝试的学生就会比较少,这样就会使课堂“冷场”。因此,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将问题出示出来。例如,在问题当中有比较专业的名词,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汇表述出来。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可以借用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对于一些含盖面比较广或者是主题较大的问题,可以将问题分解成为几个小的问题。当然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简单,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会认真去思考。问题的难宜程度要以“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为标准。同时,提问要注意避免习惯性的提问。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例如讓学生读完课文之后都会让学生挑出自己喜欢哪些部分,或者是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学生刚开始遇到这样的问题,会认真去对待,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应付了事。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精彩的内容,但是必须是在对文章深入分析、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通过精挑细选之后才会找到的。由于学生不重视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随意地找出一些句子,以应付教师提问,这样的提问实际效果也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提问时要注意问一些有辐射性的问题,也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时问题应当具有延展性,也就是回答完当前的问题,学生自己会不自觉地提出疑问,并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答案。
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提问
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选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提问。例如,教学《我的“自白”书》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敌人让写“自白”书,他写了,为什么要加个引号呢?”让学生从引号入手,来了解“自白”的含义,这样的提问效果要好于直接问。而有一些内容,学生没有注意到,并且在文本当中也没有提及,对于这些内容如果学生能考虑到,那么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都会扩大。诸如,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问学生:“晏子真的不害怕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回答也从害怕与不害怕的争论逐渐拓展到了爱国的层面,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变得深刻了。可见,针对文本中隐含内容的提问,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要巧妙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是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忌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可以向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例如,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教师问:“课题为什么用了‘阅读,而没有用‘观察或者‘浏览?”学生一下子就被问住了。有些学生便以词义解释的形式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又觉得不合适,因为这样的回答脱离了文本,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因此,针对学生错误或者回答有些困难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纠错自主找到正确答案。有些问题虽然学生回答错了,但在错误内容当中却蕴涵着正确的因素。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编辑:郭裕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