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振忠
【关键词】 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72—01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預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1.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体育锻炼中发生的损伤往往是教师思想上大意而造成的。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笔者遇到的几起损伤事故中,都是由于教师的失误造成的,回过头来想想,只要教师措施得当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只要认真对待,加强安全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
2. 上课时要注意着装。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注意着装,每节体育课整队完毕后,教师要进行着装的常规检查。上课时身上不能佩带徽章,口袋内不得装钢笔、小刀、钥匙等尖硬物品,不得穿牛仔裤,一定要穿运动鞋。
3. 教师在教学中要严肃认真并组织严密。在练习时,教师要加强保护和帮助。在分散活动时更要注意秩序的维持,最好分小组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同学们不能追逐打闹,不随意穿行其他活动场地,如在跑道上穿梭、在投掷场地围观。因此,加强保护和帮助,维持体育活动有秩序地进行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做好整理活动。运动后由于身体疲劳肌肉和其他器官的工作能力都会下降,而整理活动是运动的自然延续,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后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的供应,也可使神经系统消除疲惫,从而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损伤。
放松活动也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宜的方式,如上肢练习的项目可做些放松性的慢跑,下肢练习的项目结束后可在垫子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深呼吸、心率恢复到正常状态自我感觉良好便可停做。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
4.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有效的准备活动不但可以升高体温,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关节的伸展性得到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所有这些身体及心理适应性的改变都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学生在正式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运动时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学生若踩到别人脚上或身体重心不稳而势必跌倒时,应立即觉察,顺势倒下,使身体重心迅速自然下降,分散或卸掉足部所承受的压力。
告诉学生运动时要遵守运动项目规则。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保护学生的安全重要保障。不使用违规动作及粗野动作,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及运动量,如,自己身体状况不佳时不宜选择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应选择慢跑等比较缓和的运动项目,以此来恢复身体状态。
5. 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通过举办讲座、张贴宣传画等,教会学生运用运动医学的方法去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日常教学中将手法简单、疗程短、恢复快的运动损伤处理措施教给学生,实施紧急护理手段,减轻学生的痛苦。
6.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安排负荷。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地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地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本文系“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研究成果)
编辑:王金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