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国龙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具;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61—01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符合新课改要求。新课改要求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实际操作活动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其次符合教学实践的需要。因为不仅方便简洁,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操作活动不仅仅是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也能够使学生的大脑获得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操作学具呢?
一、明确操作的步骤
首先,课下准备充分。课下的准备,一方面是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要选取小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作为操作活动的用具,必须是小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最好還是他们所喜爱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降低难度。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本来就是为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找到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化难为易,最终理解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比如,有的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比直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难,学生望而却步,这样的操作活动就谈不上有效性。另外,操作活动时间上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应该充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完,并且有思考的空间。
其次,操作学具前要表述清楚,提出思考问题。最忌讳的就是一上课就让学生不明就里地开始操作,这会大大降低学生操作的有效性。在操作活动进行之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仔仔细细地讲清楚操作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操作活动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如果难度很大,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操作,将讲解贯穿整个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顺利操作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再次,操作中深入指导。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应该呆在讲台上,而要在学生中间,关注每位同学或每个小组的操作活动进行到了哪一步,是否顺利,遇到了什么样的阻碍。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顺利完成操作活动。
最后,操作后及时总结。在操作活动结束后,首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之后要充分总结学生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牢固。
二、设计操作活动的注意事项
1. 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切不可只关注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涉及动手操作活动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设计操作活动时,要尽量简单一些,适合大多数学生。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可以在上课时个别启发,个别指导。要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展示自我,而是全面地为学生服务。
2. 方法和结论并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最终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还要考虑到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维和方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才是更重要的。
3. 注意多样性。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或相似的方式,实际操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实验法、游戏法、摆弄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当然还可以不断创新,选择更有趣更合理的方式。
总之,在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成功的实践操作非常重要,教师对于课堂上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要从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编辑:谢颖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