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教育公平

时间:2024-05-07

李林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就义务教育而言,教育公平的前提是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民乐县自2012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以来,按照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采取五项措施,切实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政策机制保障均衡发展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优先为教育改革解难题,为教育发展办实事,确保了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民乐县成立了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纳入县人大、县政协视察调研工作范畴,加强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监测分析,适时公布存在的问题并限期整改,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机制,民乐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并大力落实了《民乐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9—2013年)》《民乐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劃(2013—2017年)》《民乐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民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民乐县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民乐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意见》《民乐县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与相关部门、单位签订了《民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教育投入促进均衡发展

教育要发展,经费是关键。民乐县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经费预算单列,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一个比例”。为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消除城乡差距,县财政每年向50人以下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每校拨付1万元公用经费补助,向农村小学拨付180万元取暖费补助和316万元营养餐炊事员工资,并且已形成长效机制。 2016年,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3083.87万元,用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日趋均衡。

三、项目建设推动均衡发展

按照“抓项目,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民乐县先后实施了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校安工程、“改薄项目”等财政专项投资项目和明德项目、侨心项目、爱德基金项目、邵逸夫项目、希望工程项目等一大批社会援建项目,助推了“全面改薄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校园温暖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学品位。

“全面改薄工程”,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2.75亿元,其中县级配套1.32亿元,实施改善薄弱学校建设项目60个,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至目前,全县所有初中和农村寄宿制小学均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饮楼或高标准学生餐厅。为适应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2016年,总投资1.3亿元,单体建筑为10幢的城北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已完成主体工程。

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重点对中小学校舍、校门、校墙、运动场地、厕所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全县中小学建起了标准化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充实了各类教学设备。如今,在民乐的村村寨寨,修得最坚固的房子是学校,环境最优美的地方是校园。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用鼠标点击世界,用网络连接未来,是民乐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顺势有为的抉择,作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2013至2016年,民乐县累计投资2256万元,为中小学新购置计算机3455台、交互式触控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827套,实现了“班班通”,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校园“温暖工程”,温暖了校园,更温暖了师生的心。2014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27.6万元,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宿舍、办公室进行了改建,更换了生活设备和办公设备,改善了农村小学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架设了水暖空调,实现了无尘化取暖全覆盖,彻底消除了煤炉取暖的安全隐患,结束了用煤炉取暖的历史;为农村小学更换课桌椅1.2万套,为寄宿制学校架设了全自动节能饮水机; 2015至2016年,县财政实施乡村教师安居工程,为有需求的210名乡村教师拨付了698万元,进行住房补贴。

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优化了育人环境,发挥了育人功能。全县中小学从环境文化建设入手,在积极构建花园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文化的同时,着力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造了一批“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其中,校园艺术节、思温杯书画大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已成为民乐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队伍建设支撑均衡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根本保障。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民乐县坚持培训与补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培训为辅,国培、省培计划助推的教师培训模式,年培训达3684人次,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endprint

为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民乐县又与江苏海安县建立了跨地区长期性教师培训合作机制,外派教师、校长赴江苏指定中小学跟班学习;县域内定期开展城乡联片教研活动,加强教研交流,形成了城乡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

为加强名师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民乐启动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已有400多名教师荣获国家和省市县表彰,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名,陇原名师2人,张掖名师4人,民乐名师9人,省园丁奖教师20人,省级骨干教师37人,市级骨干教师235人,县级骨干教师452人,形成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名师团队。

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民乐县注重人力资源的引进,2014至2016年,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新教师252名,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岗位津贴、交通补助,每两年一次的教师体检等一系列惠师政策的落实,激励着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县教育体育局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形式,不断加强校长培训,拓宽管理视野,提升管理能力,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教育改革驱动均衡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民乐县适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332”体制改革以及捆绑式发展、小班化教学,有效弥补了农村小学、教学点布点多,发展失衡的短板;“SW+课堂”模式的推广应用,弥补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专业课教师不足的短板,提高了农村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质量;“三个指导意见”的深入落实,激活了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助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民乐,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1%。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质量。优质的义务教育助推了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已有37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近万名学生考入全国“211”和“985”工程大学;两名考生分别于2010年、2015年夺得甘肃省普通高考文、理科状元,2016年有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4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张掖市各县区之首。民乐教育,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受到了周边市县的青睐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贊誉。

春华秋实,任重道远。新时代赋予了民乐教育艰巨的任务,也赋予了民乐教育人传承希望的斗志。民乐,将继续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希望的种子,促进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奏响义务教育的时代强音。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