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谴责“服用兴奋剂”不如“管好兴奋剂”

时间:2024-05-07

郭元鹏

据《铜仁日报》报道,近几年,一些家长为让孩子在中考体育中拿高分,竟让孩子服含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了考试初衷,更危害了學生的健康。有些家长认为,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有啥副作用,等上高中再往回补。是什么让家长们和学生如此“铤而走险”?该如何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呢?

“体育中考吃禁药”,这样的主题十分具有话题性。而所谓的话题性,也都是一边倒的谴责:岂能为了拿到体育加分,就置孩子的健康于不顾?一边倒的舆论,忽视了关键问题:“体育中考服禁药”,有错的仅仅是家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都严禁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规定。从媒体报道来看,“体育中考服禁药”十分普遍。

按照制度规定,买到这类药品是没有空间的。一方面是,兴奋剂是禁止销售的,也就是说普通市民从任何渠道都买不到兴奋剂。一方面是,含有兴奋剂的药品是管制药品,不是普通医生可以开具的,不是患者能随随便便买到的。

禁止销售的兴奋剂,不能随便购买的含有兴奋剂的药品,为何很多家长能买到?这暴露出的问题就是社会管理漏洞。一个原因是,虽然兴奋剂是禁止销售的,但是网络之上“能够买到”,甚至是轻轻松松。网络商品销售乱象不除,“体育中考服禁药”就不好根治。

而另一部分人购买含有兴奋剂的药品,是从医院和药房购买的。对于医院和药房的销售秩序,卫生主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家长“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禁药”的时候,试问该吃药的究竟是谁?药品监管环节显然是病态的。

7月17日出版的《北京娱乐信报》刊发了一则新闻:《北京市运动营养食品生产审查方案(试行)》已经正式发布实施,明确指出,运动营养食品禁止添加兴奋剂。当运动食品禁止添加兴奋剂需要专门说明和规定的时候,背后的问题是:兴奋剂的胡乱添加已经十分严重,这暴露的依然是兴奋剂的管理漏洞。

***总书记说“中国将来要成为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这是对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诠释。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了,越来越重视体魄了,这是好事。足球进校园就是最好证明。但是,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考核体育更加科学?体育测试可以加分,固然可以引导对体育的重视,也不能否认的是,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来说也有失公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