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霍军
都说学名师,名师怎么学呢?
一些学校热衷请进来,走出去。要么请名师来作报告,讲课观摩;要么集体组织出行,奔赴一个个研讨会,还是听报告,记笔记,看观摩课。现场拿很多学习材料,拷贝课件……
学回来如何呢?写心得,学人家的模式,照着名师的样子设计课堂,照着名师的样子漂亮地导入,活跃课堂气氛;照着名师的架势大胆组织小组讨论,用富有哲理的几句话总结,等等。不可否认,一些青年教师得益于此,渐渐摸到了提高课堂质量的门道。但更多的,是抱怨:流派太多,学乱了;找样子做了,效果不明显;越学越走样;唉,人家呆在好学校,教的是优等生,咱们边远地区,生源太差;咱们这儿太落后,学校管理落后,学不了,还是照原样来吧……
很多学校一提到教师研修,也号召教师读书,可是买一大堆,都想着如何买到名师的诀窍:管理班级五十法,如何转变后进生,课堂设计兵法……。市面上流行的这一类所谓教师培训书籍,总是能够卖个好价钱。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没有或者很少从名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去展开学习。急功近利,讲求时效,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这样学习名师能得到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忘记了,名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名师其实是一个动词,而非一成不变的现成果实。
没有哪个名师没有一个从业后不断读书、广泛阅读、阅读经典、极力扩大自己知识储备的过程。没有哪个名师不热爱写作,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精心摘录下来,收集整理,反刍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文章,然后表达出超越原来自己的深刻思想。没有哪个名师不热爱自己的讲台,乐意时时记录自己的课堂,结果在这种不懈的、热情的、注重细节琢磨的、充满反思的文章写作中,使自己寻找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自信、自尊和力量,寻找到了读书、教书、记录、思考之道。
这当中,我首先想说,名师也许没少读别的名师的经验,仿效别人的现成成果,但是,他们从不间断去阅读原典——最经典的人文著作、最经典的文史哲学术著作。他们会从人类最好的教师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那儿开始自己的学名师阅读活动。当我们在网上搜罗一本班级管理几十个妙招的时候,当我们生搬硬套学着名师的课堂讨论却发现学生的思维不跟你转的时候,我们其实不知道,名师们那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其实来自于他们阅读经典后获得的鲜活灵动智慧的思想,来自于他们独立思考后对教材深入通透的自我发现和深刻理解,来自于他们通过写作已经将这些先哲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方法。
你在学管理后进生的妙招和兵法,那些名师们可能正在阅读心理学著作的经典,比如弗洛伊德、弗洛姆、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你在照着名师的课堂设计撰写教学方案的时候,那些名师们可能正在认真地、不借助任何别人现成结论文章、独立地解读教材,一遍遍通读,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揣摩品赏,玩味再三,时时提笔写下自己的批注,时常写出自己的教材解读。当你照搬名师的导入语引得学生偷偷发笑的时候,那些名师可能正在整理自己的课堂实录,写下自己的课堂片段,形成自己的教学案例。
很多学校的管理者,请注意,当你一味要求老师们听名师讲座、写心得笔记的时候,很多真正的名师正在把经典当成最好的圣贤教学实录研读。他們把每个属于自己的研修时间用来阅读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罗素和陶行知。他们读的很可能并不是跟所教某学科直接挂钩的书籍,更可能根本不是关于某学科的教学法。数学名师正在痴迷的可能是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语文名师醉心的可能是《万物简史》《未来简史》,历史名师可能正在司马迁的史记和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对话录里边遨游。一个刚从业的年轻班主任也许正在抄录网络上的教育名言,而一个富有思想的优秀班主任,也许早已成为原典的粉丝,一直喜欢徜徉在一个个美术展览,始终热衷于欣赏交响乐和古文物。
注意,名师正在向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而不是去学那些课堂窍门和招数。招数有限,思想无边。名师们除了一致地热爱读书思考和写作,更多一致点,就是他们时时注重自身的修炼,看重自身在思想、艺术以及生活方式上的精致打磨。名师们最能够引领、启迪、激活、唤醒学生的地方,恰恰是他们通过上述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培育出来的自身——健康幸福的真正的人。是他们修炼出来的人格魅力在为学生启蒙,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名师能力,名师形象。
我们如何学名师?孟子教导自己的学生,学圣人,就应该像圣人那样去行动。学名师,很简单,学名师的阅读,最根本;学名师的独立思考,最重要;学名师的写作习惯,最受益;学名师在思想修炼前提下的认真实践,最管用。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