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崔奇林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究性教学资源;体验;质疑;“小众化”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115—01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生成性资源出现,而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却能推动我们的课堂教学另辟蹊径,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尤其那些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探究性教学资源,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一、在体验情境过程中生成的探究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的观念,就是将教材当成基本,而将生成性的资源作为教学志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各类积极的体验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思辨、感悟、思考、实验、理解也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形成自我的认识结构。
在课本当中有许多演示实验,但是有一些演示实验还有一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不足”,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例如,在教学“乙醇的催化氧化”时,教师通过Flash将乙醇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模拟,然后逐步分析实验步骤,并总结实验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写出了化学反应式。在写化学反应式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个实验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停顿一会后,学生提出“在这个实验中有没有与乙醇不同的味道”,“有没有水生成”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明白这个实验先是脱氢和产物脱氢,生成乙醛然后生成水。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生成少量的乙醛,并与乙醇混合在一起,通过嗅觉无法区分。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有些内容在课本当中已经作了说明,但是通过体验获得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在质疑中生成探索性教学资源
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调用自己已有知识去理解学习内容,积极投入学习的过程,因此他們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正如崔允漷指出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质疑,更应要求他们超越单纯的提问,不断地提出挑战,去寻求更好的答案、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牵着学生走,而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动态和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也就是要活用教材,更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是有生命力与张力的。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其实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也是很好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于这样的资源,教师不需要直接去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究,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纠正错误,更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小众化”问题生成的探索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会有“奇思妙想”,而这些内容正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要认真分析,灵活运行。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曾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化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初建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使老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认证的灵活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能力作出贡献。”对于有些学生所提出的有些看法,可以引导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例如,让学生来判断“在钠单质、钾单质、钾单质与钠钾合金中,哪一种物质的熔点低。按照课本当中标准答案是合金的最低,理由是合金的熔点要比组成金属的熔点都要低,然而有学生却提出了是无法判断,因为他在资料中看到过合金中的钠熔点为-10℃~-11℃,低于钾的熔点62℃,而合金的熔点为62.5℃~-97.5℃,高于钾的熔点,对于这样的争论最后也只能以不能判断来下结论了。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的开放性越来越大,这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而对于教材的开发不能仅仅限于课前,更包括课中与课后,在教学过程生成的探索性教学资源会因为学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些内容都代表着学生思考的方向与方法,在课堂当中以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为动力,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教材为原点,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为他们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张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