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

时间:2024-05-07

李永玲

【关键词】 小学语文;预习;内容;学案;

兴趣;评价;时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90—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呢?

一、确定预习内容,指导预习基本方法

1.读通课文。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在通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2.查问求助。小学生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3.圈画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标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编制有效学案,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所谓学案,即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例如,在教学《掌声》这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题:1.现在的英子成为了怎样的孩子?2.原来的英子的性格怎么样?是什么让它发生这样的变化?3.从这两次掌声中你明白了什么?4.今后,你想把掌声送给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教师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就会自己主动解决一些问题。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三、引导主动预习,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教师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利,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此时,让学生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预习内容,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四、建立评价体系,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主预习效果的评价,应采取小组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组评价为主,进一步提高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对于预习作业,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反正课堂上还会教,所以并没有重点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几次不检查预习作业,学生的预习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长此以往,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有认真预习的动力。

五、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笔者注重安排短、频的预习时间,即从每天的晨读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新课文,然后在下午的自主阅读课上再抽出十分钟,让学生整理他们对新课文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借用工具书等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支离破碎,却较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情绪,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效率。

总之,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地检查和评价,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编辑:马德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