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何艳芳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法;观念;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77—01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成为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指导策略。
一、了解新生学习情况
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但对历史课的学习并没什么准备,也不会太在意,因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甚少,根本不具备历史分析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状况,教师可在第一堂历史课上做一份问卷调查,这样可完全掌握、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符合实情的教学案例和课程安排。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从小学到初中,有些学生形成了上历史课就是为了听故事的观念。一旦故事听完了就开始睡觉、讲话或做别的作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上课讲故事少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为了转变学生这一错误观念,笔者在第一堂课就给学生介绍了初中和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点:从学习内容来看,初中历史重在学习“是什么”,高中历史重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从学习要求来看,初中历史重在知识的再现,高中历史重在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从考试形式来看,初中历史采取的是开卷形式,高中历史无论大考小考都会是闭卷形式。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高中历史课不可能变成故事课,学生在课堂上就必须跟上教师的节奏,融入课堂,积极思考,努力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历史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
1. 预习习惯
要求学生坚持每次历史课前都有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在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这样在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了。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2. 听讲的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是精神上的准备,即在每节课前暗示自己“必须当堂掌握”;其次是物质上的准备,课前必须准备好需要用的历史课本、历史地图册及其他学习用具,还有知识上的准备;再次是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听历史课重在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历史知识框架的建立和历史规律的揭示。最后是不要忽视每堂课的开头语和结束语,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2)紧跟教师节奏。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懂得适应、欣赏、享受教师的课,紧随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的节奏,该听的听,该想的想,该记的记,该发言的时候积极发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3)做好课堂笔记。要求学生把历史笔记就写在课本上的相应位置,笔记应与课本内容同步,课本上有的在相应位置作上记号便可。这样做既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听和想,又做到了笔记和课本内容的交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3. 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保证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持续性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强调学生注重平时的温习及其考前的复习。此外,还要特别提醒学生: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会学历史”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该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初步学会搭建历史知识结构。对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起来是支离破碎的,他们自己很难形成知识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首先在章节内部理出知识线索;其次是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再次是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的主线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开始——加深——进一步加深——完全形成。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教师至少要为他们指明一个努力的方向。
2. 指导学生提高记忆能力。要学好历史,积累大量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高一年级打基础的阶段,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知识记忆法有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定点串线记忆法等。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策略,不断地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帮助学生持续性地进行有效学习。
编辑:马德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